本报讯 “多亏‘城里亲戚’,才有了现在的生活。”记者昨日在金湖县金北镇采访时,新街社区残疾人应兆国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城里亲戚”是谁?原来,市体育局挂钩帮扶新街社区后,局领导与应老汉“结了亲”,帮他修了房子,为他儿子找了工作,一家人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来自市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市级各帮扶单位共投入自有资金5620万元,协调帮扶资金6.5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57个,帮助21万像应老汉这样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91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脱贫攻坚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双庄村位于淮阴区北部,离城区和交通干线较远,是省定薄弱村。市纪委挂钩帮扶双庄村后,于去年启动整村拆迁。通过复垦零散地和老庄台,村里新增1200多亩耕地。有了这些地,市纪委又帮助招引了多个产业项目。
“碧根果园固定分红至少10万元,温室烘干房预计增收10万元,金针菜项目今年起码收入4万元,全年将达到56万元,村民土地流转、务工等收入也将超过5000元/人。”双庄村支书陈延龙微笑着告诉记者,异地新建的安置小区马上也要交付,村民可以在新居里过年了。
“淮阴的瓜蒌种植、碧根果,涟水的光伏发电、农村淘宝,盱眙的虾稻共生、构树种植……”市委农工部部长、市扶贫办主任严继林告诉记者,除了全市4.6万名党员干部与12.8万户低收入户结对帮扶,我市还实施了114个农业重点项目,形成了古淮河沿线、淮涟结合部和西南岗片区环湖大道沿线三个扶贫产业带。
帮扶不停歇,创新不止步。晌午时分,涟水县朱码镇花桥村北的徐子浚夫妇正忙着给20余头肥猪拾掇“午饭”。“我们没有别的技能,就从‘超市’选了养猪。”徐婆婆说,她家获得项目扶助资金2000余元,成功申请国家扶贫贷款20000元,把猪儿养得膘肥体壮,“卖了后,净赚不少于2万块!”
徐婆婆说的“超市”名叫阳光扶贫超市,这是继“阳光扶贫”监管模式后,我市创造的又一精准扶贫新经验。“不到一年已帮助400多户农户实施精准到户项目,176名农户实现就业,28个村实施45个壮村项目。”涟水县扶贫办副主任于士春说,阳光扶贫超市有效解决了被帮扶户与经济薄弱村“不会富”、帮扶责任人“不会帮”、致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时令已是深秋,淮安大地脱贫攻坚战犹酣。174名帮扶干部组建的新一届帮扶工作队(组)正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结对帮扶、产业扶贫如火如荼进行。“到明年底,将全面完成剩余21.2万低收入人口和79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脱贫目标,三个重点片区实现面貌大变样。”严继林说。 融媒体记者 周 洋 唐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