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淮安:运河再安澜
2018-10-15 10:55: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半月谈记者 赵一鸿 朱筱

  江苏淮安中洲岛公园,岛上鸟语花香,运河水穿过清江闸,缓缓流过。这种安宁平静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明清两朝这一带曾是如何繁华。近500年间,每年运粮季节,上万艘漕船在这里排队过闸,帆樯衔尾绵延数里,南下的人在此下马乘船,北上的人在此弃舟登陆,转运交易的货物在此堆积如山……

  吴王夫差开邗沟,淮安末口是北端;隋炀帝开大运河,淮安是通济渠东端;元代开京杭大运河,淮安清口位于黄河、淮河和运河交汇处,为天下要冲;明清两代,淮安是漕运总督驻地。2008年,中国古都学会授予淮安“中国运河之都”的称号,这在京杭大运河沿线27座城市中,独一无二。

  随着清末漕运的废止,大运河在浮沉中历经兴衰,淮安也因此历经起落。然而流淌千年的运河文化早已遍布淮安,渗入淮安人的骨血。他们不甘人后,努力保护、传承、利用着运河文化,将文化融入发展,把传承绘进蓝图,让“运河之都”重现安澜兴盛!

  保护:留住文脉乡愁

  带着历史的烙印,今天的大运河淮安段,不仅是沧桑的,更是惊艳的。大运河淮安段长68公里,文化遗产类目繁多,含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遗产区、河道和遗产点,共计93项。含遗产区在内,淮安遗产面积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面积的七分之一。

  沿着运河往前走,可以看到今年8月开工的板闸遗址公园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板闸遗址被国家文物部门确定为大运河申遗后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蒋维林向半月谈记者介绍,板闸是明代早期修建在运河淮安段的著名“四闸”之一,对研究中国明清水利史、运河史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发现板闸遗址后,淮安市委市政府立即下令进行保护,收回开发地块,把板闸与古河道、古堤坝、古建筑遗址等系统发掘保护起来。”蒋维林说,淮安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板闸遗址公园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不仅对板闸文物本体实施了带水保护,对附近的榷关遗址、三元宫等进行了修缮和布展提升,还规划建设了板闸与闸文化博物馆。

  淮安在文物遗址修复上不遗余力,坚持修旧如旧,恢复历史文化遗存原貌,板闸遗址公园可以说是淮安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生动样本。

  除板闸遗址外,当地还投资约1500万元对多处遗址进行了布展提升。

  如今,清江浦楼已成为淮安的城市地标;整修后的陈潘二公祠、吴公祠等,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等惊绝世间的奇工妙计;在河下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沈坤状元府、吴承恩故居等,生动再现了江淮名士的生平过往……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构建长效机制,保护好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当代淮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淮安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春林说。

  传承:让遗产流动起来

  “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存有百余处,而其精华集中在里运河。里运河城区段如同一根‘金玉腰带’横穿淮安城区。”蒋维林说。2013年,淮安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重点打造清江浦景区、漕运城景区、山阳湖景区和河下古镇景区,建成后将集中展示古运河的繁华盛景、古代治水名人以及水工技术,呈现由运河文化衍生的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当年“清明上河图”之盛景。

  “丰富表现形式,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王瑶卿纪念馆、老舍茶馆、百年酱醋坊等一批文化气息浓厚的馆社设施入驻清江浦景区,让景区的文化芳香更加浓郁;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相继举办了汉服婚礼、中秋拜月、新春灯会等节庆活动,推出戏曲“天天演”等体验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人。

  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前夕,半月谈记者在淮安市洪泽县渔人湾景区目睹了当地人排练洪泽湖渔鼓的热闹场面。据洪泽湖博物馆原馆长裴安年介绍,洪泽湖渔鼓源于祭祀表演,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千年传承,已成庆祝丰收的重要文化活动。

  淮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冲林表示,淮安正针对洪泽湖渔鼓、楚州十番锣鼓、南闸民歌、淮阴运河船工号子等与运河紧密相连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并谋划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场馆和传承基地。

  崛起:枢纽城市再焕生机

  运河对于淮安而言,不仅意味着保护、传承,更意味着在启迪中谋发展。

  随着历史变迁和铁路、公路运输的日益发展,大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今不比昔,淮安在城市建设中明确了“建设以高速铁路为骨干、国际货运空港为优势、高等级公路为支撑、内河航运为特色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思路,以交通建设带动城市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大运河是江海联运的“黄金水道”,还是泄洪、灌溉、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自2000年以来,淮安陆续完成京杭运河淮阴淮安三线船闸的新建、大运河两淮段三改二河道升级改造整治、淮河高良涧船闸扩容等工程,使得河道通航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淮安船闸年船舶通过量近2.9亿吨,在全国同行中保持前列。

  淮安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介绍:“坐落于淮安城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亚洲同类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水路立交工程,既实现了京杭大运河与入海水道的交汇,维持了京杭运河的水路航运,也满足了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的排涝要求。”

  除水利建设外,在铁路方面,淮安抢抓历史机遇,全面推进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铁建设;航空方面,淮安涟水机场已初步实现连通全国六大行政区域;城市交通方面,一大批城市桥梁项目建成通车,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成功建设运营……

  在“运河之都”文化吸引力的基础上,淮安完善交通网络,放宽引资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壮大了如共创草坪、金石集团、淮钢特钢这样的本土企业,吸引了实联化工、敏安电动汽车、旺旺食品、鹏鼎科技等20多家知名台企落户,成为长江以北知名台资企业落户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漕运文化中积淀的开放与包容,已成为淮安精神的真实写照,淮安人正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凝神聚力,续写“运河之都”往日的历史荣光。

标签:淮安;运河;大运河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