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戚发轫院士在淮作《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专题讲座
2018-07-31 16: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7月31日淮安讯 (李彦璇 武晓青) 7月30日,中国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在纪念馆主馆影视厅作《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专题讲座。活动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孙晓燕主持。周恩来侄女、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会长、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原第二炮兵基地副司令员罗明胜将军,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冯晓清,戚发轫院士秘书李民,美国周恩来和平研究院院长周晓芳,周秉宜亲属王健,香港紫荆杂志社社会公共事务总监杨彬及《人民总理周恩来》展览香港导学团18名成员,以及周恩来纪念地干部职工、媒体朋友近200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两个小时的讲座中,85岁高龄的戚院士从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开始,与大家一起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从零起步的奋斗道路,讲述了当年鲜为人知的轶事和自己与老一辈航天人胸怀强国之梦投身航天事业的心路历程。戚院士告诉大家,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解放后二十年,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他自己这一生曾向敬爱的周总理做过3次工作汇报。

  从1956年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到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天,再到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遨游太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不息奋斗、薪火相传,在航天道路上探索了60年。中国开创航天事业之初,所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是痴人说梦,以为笑谈,然而,老一辈中国航天人不畏重重困难,不惧条件艰苦,在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坚持自主研发,逐步实现了零的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戚院士指出,回顾我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的非物质财富,这就是中国科学家从无到有、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正是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的代代传承,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戚院士对不同时期航天精神进行了介绍,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二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三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报告中,戚发轫院士在解读航天精神的同时希望大家既要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讲座结束后,香港导学团学生代表庐少楠向戚发轫院士提问,请戚院士讲一讲周恩来与航天事业的故事,戚发轫院士认真地详细进行了解答,精彩的解答赢得了一片掌声。随后,杨彬代表香港紫荆杂志社向戚发轫院士赠送了纪念牌。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