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是小吴的电话吗?来,让我跟他说两句话。”前两天,开笑鸾奶奶买完菜刚回到位于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宿舍内的家中,看到老伴正在打电话,从说话的语气她就猜到对方是他们的老朋友“小吴”。“小吴啊,我们身体都不错,你家里情况怎么样啊?”开奶奶口中的小吴今年也已经76岁高龄了,但他却把王连骥、开笑鸾老夫妇当成最敬重的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他们,是怎样结下这段情谊的呢?
●年过七旬的“小吴”,老俩口半个多世纪的牵挂
时间要回到半个多世纪前。1964年,王连骥在当时的淮阴县韩圩公社做民政股长。一天,他看到一个腼腆的年轻人正蹲在公社墙角边一言不发。“我上前询问他怎么了,年轻人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自己因为肺结核高三休学一年,现在想重新上学却苦于家中无钱。”在攀谈中王连骥得知,这个年轻人叫吴绪略,是烈士子女,家中还有寡母和弟妹,生活非常困难。王连骥特地去了小吴的家里,“一进门,就看见堂屋墙上有个大洞,风呼呼地往里面灌。”看到这一切,王连骥十分难过,他特地为吴绪略批了20元,作为复学的费用,同时还为吴家争取了5元的补助,用来买粮吃饭,以度过眼前的难关。
在王连骥的关心下,吴绪略在复学后不久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军事类高校。临行前,王连骥特地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元,给了吴绪略做路费,当时王连骥一个月的工资不过47元。从此以后,吴绪略和王连骥、开笑鸾夫妇就成了朋友,吴绪略每次回淮必然来拜访王连骥夫妇,每周都和老夫妇通电话。这样的联系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当年的“小吴”变成了“老吴”,可王连骥夫妇还是把吴绪略看作是那个腼腆而上进的年轻人,依旧称呼他为“小吴”。
●多年与人为善,老俩口是大家眼中的热心人
王连骥和开笑鸾于1957年8月1日结为伉俪,至今已度过了61个春秋。多年来,老俩口一直与人为善,热心帮助着身边的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笑鸾在城南中心小学做负责人期间,为了让学龄孩子都能上学,她放宽条件,允许大孩背小孩进课堂;城南三队有一二十个孩子患头癣病,不能上学,开老师找到这些孩子,自掏腰包,买药给他们治疗,在病好后让孩子们插班学习……开笑鸾的努力,使全公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百,为全市之冠。
现在,老俩口虽然年近八十,依然是大家眼中的热心人。2010年5月的一天早上,城郊关城村村民陈兰英早上出门,一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窨井里。每天坚持晨炼的王连骥恰好经过,当听到窨井下有人呼救,他不顾自己已是78岁的老人,探下身去施救。到底是年迈体衰,又无工具,他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把68岁的陈女士拉上来。当被询问为什么已经年近八旬还要拼了命地救人时,王连骥只是笑笑说道:“那段路行人少,见有人落井,当时什么也没想,只知道救人要紧。”记者潘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