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下半年起,淮安将从优化自身职能、锻造部门合力、调动服务资源、完善运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持续挖潜,“四手联弹”奏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乐章。
变“翻唱”为“原声”,“弹”出新意。目前我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已全部建成。为避免其在履职过程中出现重“复制”轻“创新”现象,本次推进会明确,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在提供一线服务基础上彰显“龙头”牵引作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则将在已有服务内容基础上,拓展公证、法律援助功能,建立公证定期到司法所服务机制;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则将全面实施“千群惠万家”工程,为群众提供基础法律服务。除此以外,今年内我市80%的乡镇(街道)将建立基础型司法行政社会组织。
变“单曲”为“交响”,“弹”出共鸣。今年起,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将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引入“枫桥经验”,与信访部门合作开展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同时与各普法单位对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与公、检、法部门并肩开展公调、检调、诉调工作创新,与发改委、经信委、台办、商务局、工商联联系,建强六大法律服务中心。
变“伴奏”为“主角”,“弹”出惊喜。近两年间,我市探索建立了援调对接机制,还通过建立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对接机制,对受援人需要办理公证、司法鉴定的,提供减免费服务。上述举措,使相关部门实现了从“配角”到“主力”的角色转身。今年起,我市将继续发力,对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实行功能融合,使其发挥“1+1>2”的效能,形成公共法律服务聚合优势。
变“好歌”为“经典”,“弹”出品位。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打造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平台。然而,对照省司法厅相关要求,我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便利化建设尚属“短板”。对此,本次推进会提出,从今年下半年起,我市将采取服务评查、服务质量检查通报、质量跟踪检查等办法进行倒逼,全市各地也将因地制宜设立各类法律服务便民窗口、联系点、工作站,拓展服务申请受理渠道,简化受理程序,推动建立“绿色通道”,搭建服务跨区域协作平台,做响公共法律服务的“淮安品牌”。记者杜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