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化惠民“清江浦答卷”令人瞩目
2018-05-22 09: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清江浦区按照“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服务优质、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日益丰富,文化产业初具雏形,文化工程亮点迭现,在聚焦富民的生动实践中交出了一份文化惠民的“清江浦答卷”。

  用心下好服务群众“先手棋”

  该区从政策规定、设施建设、机构人才、活动方式、经费保障等多方面通盘谋划,力求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呈献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

  高站位催生高水平。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依托文庙新天地、都天庙、大闸口等文物遗产富集片区的文博资源,通过开设展馆、举办艺术品交流、艺术鉴赏培训等方式,引导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服务内容,让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去处。

  大手笔做出大文章。全面提升城区的品位和功能,打造全市的文化地标,总投资近153亿元推进“阅读中心”、御码头运河文化中心、运河文创中心、清江浦1415街区“三中心一街区”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集中呈现清江浦遗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中承接我市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集中承载美食、文创、民宿、特色产品等特色富民项目。

  好政策促进好产业。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引导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倾力打造运河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田园文化等八大文化产业,推出运河水韵、淮菜香韵、名人风韵、乡土朴韵等“四大特色卖点”,打出“赏运河风情,品开国首宴”的文旅牌。

  共同奏响文化惠民“合唱曲”

  作为淮安中心城区,清江浦区找准定位、整合资源,探索出“政府主导、社团领办、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文化惠民新路子。

  政府搭好台。坚持政府主导,先后策划推出以“幸福清江浦”群众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清江浦韵幸福家园”百场演出进社区、清江浦周末百姓大舞台、舞动清江浦广场舞大赛、五月赛歌会、文化大篷车巡演为支撑的“1+5”基层文化活动系列品牌,做到“社区演出天天见、百姓舞台周周开、送戏下乡集集有”,让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镇就能分享文化惠民“红利”,真正把文化的“源头活水”引到群众的“村口田头”。

  社团出好力,群众唱好戏。坚持把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贯穿文化工作始终,一方面依托社区、村文化中心,建立活动平台,在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下,群众不断加入到民间团队中,参与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周末大舞台”“百场演出进社区”等区级平台,让所有民间团队轮流参演,真正变这些交流平台为“百姓大舞台”。经统计,该区各类民间团队有100多支,涉及参与群众5000多人。

  协调构建文化服务“新模式”

  在坚持“城乡一体、普惠均等”原则下,清江浦区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区级公共文化单位为龙头,社区、乡镇文化中心为基础,新型阅读空间等其它文化场所为补充的“清江浦模式”,实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联、共联共享、共同发展。

  区级文化场馆龙头引领。充分利用区文化馆、图书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清河城市馆、江淮婚俗馆、城市化史馆、摄影艺术馆、长荣大剧院、老少活动中心等“八馆一院一中心”为龙头的区级文化场馆,以及夕阳红文化广场、一剪梅广场、运河文化广场等室外文化场所,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型。今年以来,依托场馆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次,接待参观人数达1.1万人次。

  基层文化中心日臻完善。通过整合基层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读、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服务资源,在省标“八个一”基础上,按照“六室一厅”(多功能室、老年文体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室、特色文化展示室、综合服务大厅)和“两栏一场”(宣传栏、阅报栏、室外活动广场)的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可完成不少于30个,至2020年实现村居全覆盖。

  新型阅读空间崭露头角。以“书香城市”创建为抓手,全力打造多层次、多形态的新型阅读空间。每年新增书籍3万册,并实现区图书馆与市图书馆、少儿馆以及社区图书分馆“通借通还”。做精“驿站”,在益兴名流等集中居住小区新建11个社区24小时图书自助驿站。开通手机客户端,通过手机随时进入清江浦数字微图,在市民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10台电子阅报机,满足了广大市民就近借阅图书、阅览电子书籍的需求。

  ■记者宋莹莹 通讯员高伟 荣根妹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