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430.26万名群众享受医保待遇
中国江苏网讯 保障政策最重要的意义是托底,扶助困境中倒地的人站起来,这是实现有尊严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市,一旦陷入困境,都会有从低保、医疗、救助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政策给予支持和配套。
据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保障水平被列入我市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至今,已有430.26万名群众在我市享受医保待遇,12.8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居民医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继续提高。
医保:“顶梁柱”病倒医保让他不再放弃治疗
2017年7月,一名身材精瘦、肤色黝黑的男子紧紧地握住开发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得说话都有些结巴,“谢谢,谢谢你们……对我帮助太大了!救了我也救了我的家!”
男子姓陶。是什么让他如此激动?这要从他2个月前得的一场急病说起。
2017年5月的一天,37岁的小陶在工地干活时,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过了许久,疼痛没有一点减弱,他连忙去医院检查。“看到医生拿着检查报告时脸色铁青,我心里紧张不安。”小陶说,医生如实告诉他患了癌症,他顿时感觉天都塌了,“想到年过七旬的父母,想到还没享过福的老婆,想到嗷嗷待哺的孩子,我真的很害怕。”医生看出他神情上的变化,安慰道:“放心,你这个病能治,钱的方面有医保做你的坚强后盾。”
小陶之前干的是装修工,钱拿的不多,有病基本靠扛,几乎没怎么用过医保。他不明白医保究竟能给他提供多大的帮助,脑海中唯一记得的就是医生“前期手术费用大概要20万元”这句话。“家里根本没那么多钱,就算东拼西揍,日后怎么还?后续治疗怎么办?”那一夜,小陶失眠了,他想过放弃治疗。
再来看病时,小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医生也看出了他的焦虑,再次向他解释了医保政策。“后来我又带着医保卡到开发区社保中心,跟工作人员反复确认政策,确定了报销比例,这才放心了许多。”随后小陶开始了治疗,手术后的医疗总费用是168255.24元,工作人员减去不可报费用和起付线50772.25元,最终帮助他统筹报销了117482.99元。
更让小陶开心的是,自己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虽然后续还要治疗,但持有医保卡的他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低保:五口之家只剩婆孙俩低保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他叫小苏,是一个孤儿,和6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从社区工作人员口中听到小苏的故事,记者的心都揪了起来。
小苏今年11岁,6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他爸爸的生命。从此,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整个家完全被悲伤吞噬。之后,命运依然在折磨着小苏——妈妈在一个午后不辞而别;爷爷心情抑郁,成天脸色蜡黄,不久就患病撒手人寰,一家五口只剩婆孙俩相依为命。
“我得把小苏照顾好,要对得起他爷爷和爸爸!”每当心里难受,小苏的奶奶就这样激励自己。可是,她的身体无法支持她出去正常工作,而自从接二连三的悲剧发生后,家里早就没了经济来源,全靠之前微薄的积蓄生活。
“小苏不在家的时候,我在家吃个馒头就算吃过了。邻居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也会送点东西来。”说起这些,小苏奶奶不禁留下眼泪。
小苏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其家中的情况后,根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规程,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对等程序,成功给小苏家办理了低保。按照2012年的低保标准,小苏和奶奶每个月能从民政部门各获得380元的补助。
及时到来的低保让这个不幸的家庭终于能喘上气了,小苏奶奶的身体也逐渐好转了一些,中午能去家旁的食堂帮忙,一个月可以赚上几百块钱。“有了低保,我省吃俭用,就能把小苏抚养长大了。”小苏奶奶说。
对于像小苏这样的困难家庭,低保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惠民政策,是一场给予他们生活信心和希望的及时雨。连续12年,我市都将低保提标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项目之一,在全省率先拟定年度城乡低保提高标准,并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举措,确保低保提标工作扎实推进。在2017年也不例外。
“2017年每人每月的低保标准比前一年提高了30块钱,现在我们两人每月能拿到1100元,加上我打工挣的几百元和孙子的孤儿养育费,吃喝起码不愁了。这都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还有民政部门、街道和社区对我们的帮助。”小苏奶奶说,孩子学习一直很认真,她就盼着他将来能考上大学,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声音:不断提高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想起自己的治病经历,小陶始终认为,是医保让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让家人得到了幸福。小陶说,对他而言,不能给家里挣钱也不能拖垮老人和孩子,“如果不是医保,光是手术费用就让我无力承担,哪里还谈后续治疗呢?治不好还让老人、孩子受累,没有医保这样的好政策,我很可能就放弃治疗了。”
小苏奶奶一提到大家对她的帮助就满眼泪花,“感谢党,感谢工作人员,如果不是他们主动为我们去争取、办理,我还不知道很多好政策就在我们身边呢”。
记者在采访市社保中心和市民政局社会保险处工作人员时发现,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愿望: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始终应当以扶危济困为己任,不断提高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2017年,我市针对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已完成投资2.7亿元,城乡低保提标增速。主要是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60元,从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市城市、农村低保补差人均每月分别增加29.86元、24.44元,同比分别增长10.08%、12.02%。第四季度城乡低保金将全部发放到位。
同时,对提高居民医保水平已完成投资20.754亿元。主要是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25元提高至470元,共增加各级财政补助1.93亿元。全市430.26万名群众参加居民医保,基本上做到应保尽保。居民医疗保险当期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加4.123亿元,增幅达89.94%。财政缴费补助20.75亿元,同比增加3.236亿元,增幅达541.33%。所有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均已按照新标准拨付到位。
记者手记
保障工作
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对于我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也是如此——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与这项工作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这条幸福路上忙碌着。
在采访中,我接触到了两户人家。面对他们发出的真挚感谢,我深刻体会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衷心地为他们祝福,也期盼着每一位需要政策帮助的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同样公平的政策。
根据数据统计,我市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但偌大的淮安市,应保未保的“遗落明珠”肯定还是存在的。在之前采访的过程中,仍有小部分群众对于社会保障体系了解不多,甚至抱有怀疑。从另一方面来说,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宣传工作仍要继续,不让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掉队。
■淮海晚报记者周涔嘉
通讯员续文念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