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淮安 > 关注淮安 > 正文

0

“税”医生妙手回春

来源:   2017-06-19 18:52:00

  中国江苏网6月20日淮安讯(夏磊 李玉伟)“没想到涟水制药厂真的活过来了!” 工作近二十年的工人张俊然十分感慨。尽管已经更名为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但很多人仍然坚持称之为制药厂。“几十年了,叫习惯了,改不了啦!”老员工们就是不愿改称呼。

  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创立几十年来一直是当地的明星企业,效益非常好。2015年下半年起,由于经营不善,企业资金链断裂,停产欠薪长达10个月,拖欠社会保险费300多万元,欠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及滞纳金104万元,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几十年风风光光,就这么倒下去,特别是在我们手里,当然不甘心。”企业领导班子回忆到。他们想方设法,多方奔走,寻找祛病良方。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上规模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又很多,指望一下子扭转危局,华丽转身,显然困难重重,局面迟迟无法打开。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6年6月,在“三进三帮”活动中,涟水地税局了解到了企业的困镜,如何全力帮助企业“活过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大家的案头。

  解决税收及社保费问题,地税部门必须起主导作用。“企业停产后,库存商品还在正常销售,我们就认为需要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费,但企业当时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申报了没钱交,欠税很危险啊,” 财务总监毕健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地税部门组织了一个专家团队,到我们企业现场办公,帮我们彻底地进行了税收政策梳理和解读,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帮办了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手续,减免了停产期间土地使用税30余万元,让我们缓了一大口劲。”此外,地税部门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处理好了员工社会保险费欠费的滞纳金问题,企业税收、社会保险费问题全部解决。

  非税收问题怎么办?集众智成大事。涟水地税系统上下齐心,广泛动员,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朋友圈”,寻找商机和制定帮扶方案。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涟水地税局先后召开1次局务会、2次局长办公会商讨对策,最后经集体讨论研究后,与企业一道制定了“招商和清算同步”的帮扶方案。

  接下来的时间里,涟水地税局的干部职工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招商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局长张文虎结识了四川琴台律师事务所牛建国律师。牛律师是淮安人,对家乡感情很深。张文虎紧紧抓住牛律师的故乡情结,多次与牛律师协商沟通,寻求帮助和牵线搭桥。第一次在成都洽谈,张文虎就讲了整整4个小时,把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一一介绍了,光样品就带了一个手提箱。“一个地税局长为了一个停产的企业下了这么多功夫,确实挺让人感动和佩服的,也正是这一种服务精神,感动了我,打动了合作方,”牛建国回忆。

  在县委书记王向红、县委常委洪然带领下,涟水地税相关人员先后三次赴成都招商引资,洽谈求援,他们讲意向在 、讲政策、讲企业潜力、讲发展前景,终于让合作双方打消顾虑,握手致意。2016年11月,成都中药材采购供应站正式委托涟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部分医药制品。

  在涟水地税局积极斡旋和沟通下,应股东申请,涟水县政府牵头成立清算小组加速推进相关配套工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企业于12月8日正式恢复生产经营。

  产品质量过硬,获得了市场认可。截至今年5月,企业实现销售3000万元,产值4590万元,利税541万元,所欠薪酬正在按照计划补发。“企业效益好起来了,员工的劲头也恢复了,真是业兴人旺精神爽啊。所有这一切,都是你们地税局给我们厂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我代表全厂干部职工给地税局鞠个躬。”这是近日地税局再次到企业开展“三进三帮”实地走访时,企业总经理贾晓光由衷的话语。

标签: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