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淮安 > 关注淮安 > 正文

0

清官李毓昌衣冠冢在淮安工业园区马厂村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4-05 10:16:00

  他是清代奇案中的悲情人物,时至今年的清明节,仍有祭拜者

  ●为缅怀清官李毓昌,老百姓为其建衣冠冢

  中国江苏网4月5日讯 嘉庆被李毓昌所为感动,追授其知府衔,并亲制一首题为《悯忠诗》的300字长诗,令山东巡抚吉纶采石造碑,立在李毓昌墓前。

  此案不但震动当时的官场,也感动了民心。“马厂的老百姓知道李大老爷是被人害死的,都跪在地上哭啊!那时候官官相卫,贪污受贿,李大老爷是真心救灾的,是大清官,他在老百姓心里是伟大的。”年近70的马厂村村民孙后军说,为了纪念“李大老爷”,人们在孙家墩建了衣冠冢,“老辈们说,里面可能是李大老爷的遗物”。

  昨日,记者在马厂村村支书孙元春的带领下,前往位于村子西边的孙家墩。“古时候,孙家墩高达六七米,上面能容纳几百人,是孙家祖上在发洪水时避难的地方。”孙元春指着淮河入海水道北边一处长满林木的土堆说。

  记者看到,这个土堆的最高处仅比周围的土地高出1米多,面积也不大,只有几十平方米。孙元春告诉记者,因为开垦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等原因,孙家墩面积逐渐缩小。

  在土墩的东南侧,记者看到一块刻有“孙家墩”字样的石碑。登上土墩顶部的北侧,一块刻有“李毓昌衣冠塚”字样的石碑掩映在林木间。记者看到,衣冠冢前有纸钱的灰烬。孙元春说,以前祖上在清明节、春节时,都会到此祭拜李大老爷。但后来很多人渐渐忘了这段历史,来祭拜的人少了,但这个清明节,还是有人来此祭拜他。

  淮海晚报记者刘权

  ●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案”发生在淮安

  昨日上午,记者在赶往马厂村的路上,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李毓昌,山东即墨人,生于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808年(嘉庆十三年)考中进士。当年夏秋季节,淮安府发生洪灾,其中山阳县受灾最重,清廷向灾区发放了巨款赈灾。为防止有人从中舞弊中饱私囊,朝廷派出了督查组,李毓昌被任命为督察组负责人之一。

  来到山阳县后,李毓昌亲自赴乡间查赈。“小时候,我听老人们说,李大老爷多次到我们马厂来,挨家挨户登记核实赈灾款的发放情况,发现账目不对。”昨日,马厂村67岁的陆志干告诉记者,这段历史一代又一代在村里流传了下来,李毓昌一直被他们尊称为“李大老爷”。据了解,那时的马厂属于山阳县辖区。

  担心自己贪赃枉法、克扣赈银之事被上报,山阳知县王伸汉便向李毓昌行贿,但被分文不动地退回去了。王伸汉找人说情,也被李毓昌拒绝。于是,王伸汉动了杀机,买通李毓昌的仆人毒死了李毓昌。淮安知府王毂接受了王伸汉的贿赂,验尸时即以李毓昌自缢报案。

  李家人发现冤情后,赴京告状,嘉庆皇帝大为震怒。此案审理了数月,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涉案官员也得到相应惩处,其中,王伸汉处斩刑,知府王毂处绞刑,玩忽职守的江南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则分别被革职流放新疆以及革职回籍,其他数名涉案官吏或革职,或杖流。这一轰动海内的淮安奇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一起被后人并称清代“四大奇案”。

  清代官员李毓昌的衣冠冢在淮河入海水道旁的马厂村,这个清明还有人来祭拜,老百姓到现在都没有忘记这位反腐败的清官啊!”昨日上午10时许,退休干部王老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如此感慨。李毓昌是清嘉庆年间朝廷派往淮安府山阳县(范围包括今淮安区等地)赈灾督查工作负责人之一,面对贪官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后被知县王伸汉设计毒害。

  记者来到淮安工业园区宁连路办事处马厂村,村民们说,他们的祖上自发建立了李毓昌的衣冠冢,以纪念这位清官。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