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崛起新的增长极
中国江苏网3月30日讯 “十三五”期间,“水城”淮安将借助多条航道在境内交汇的天然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兄弟城市的水上互联互通,在一条条“黄金水道”上找到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增长极。
从市区淮海西路转入205国道,南行不远便可看到建设中的淮安新港二期。该项目累计投资超亿元,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入试运行,“这里将成为专门的集装箱运输港。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市港口管理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说。
“与公路、铁路相比,水路的综合运输成本较低,而水路集装箱运输因为成本低、效率高、环保、扶持政策好等优势必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淮安市自2007年开始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走在了全省前列。2016年,淮安市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万标箱,约占全省内河总量的80%,其中外地中转量超过50%。今年,这一数字有望提升到20万标箱。
目前,我市已与长三角地区的太仓、南京、扬州、连云港四座城市开通了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至上海港的外贸航线也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中,有望在今年四五月份开通。
港口运输的快速发展,为淮安的对外开放更添助力,不仅淮安本地企业获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货品销往淮安或经淮安中转。
淮安国际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林介绍,目前,包括井神盐业、实联化工等在内的上百家淮安企业都在使用淮安港的集装箱运输。“陆改水”,“散改集”帮助这些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井神盐业为例,一个水路集装箱的物流成本约占货值的三分之一,而如果走公路运输,这一成本将提升到货值的约70%。“就常态化运输来说,水路集装箱运输的成本约相当于公路运输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铁路运输的近二分之一。”董林说。据悉,井神盐业每年通过淮安港进出的集装箱有6000标箱,今年预计将达到8000标箱。
通过这些航线,更多的国内外货品也汇集到淮安来。董林介绍,如今,每年通过淮安港从国外进口到淮安销售的货品和进行生产、加工的原材料约有4~5万标箱。
借助港口联动,淮安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截至今年1月,去年10月初开通的淮安南港至连云港灌河新龙港航线已累计运输超过20个航次。而通过引导宁淮公路运输集装箱“陆改水”,吸引南京港入股淮安集装箱公司,加密淮安至南京航线,2016年,淮安至南京港运量达1.2万标箱,年增长5倍左右,宁淮港口合作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
2017年,淮安全市港口吞吐量有望超亿吨,实现内河“亿吨大港”的梦想。而随着淮安至上海港外贸航线的开通,我市二类水路开放口岸也将进入实际运行阶段,淮安的水路集装箱运输“品牌”也必将伴随着一条条“黄金水道”通江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