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翰风胡俭丁云)“这项工作我们会一抓到底,一年不成抓两年,两年不成抓三年、五年,五年不成就抓十年……总之要抓成。”在12月5日召开的扬州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谢正义这番话掷地有声,他郑重强调的是“一双筷子”。
今年扬州盛会不断,为了办好省运会、省园博会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扬州从2月份起,大力推行“文明有礼二十四条”,从文明用餐、热情待客等六个方面入手,在细节中体现新时代扬州人的文明形象。其中,“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的公筷行动,影响最广,推行难度也最大。
随着省运会拉开帷幕,先后有近10万名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海内外宾朋汇聚扬城,许多人注意到扬州大大小小的餐馆中,在醒目位置贴有“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的提示,每道菜肴也都配置了公筷或公勺。《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由衷感叹道,去过许多城市,只在扬州看到了公筷行动,这句口号提得好!“长者先动筷”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夹菜用公筷”彰显了现代文明素养,扬州在传承中创新。
然而,推行公筷之初,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是多此一举。55岁的出租车司机赵佑龙三代同堂,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抱着3岁的孙子吃饭。他见到好吃的,就用自己的筷子夹给孙子吃,遇到硬点的菜先嚼烂了,再喂到孙子嘴里。在机关工作的儿媳妇对此比较抵触:“孩子怎能吃‘口水菜’呢?多不卫生啊!”赵佑龙却不以为然,指着儿子说:“他小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喂的吗?”犟不过老赵,儿媳妇抱着孩子回娘家了。恰好此时社区送来了《公筷行动宣传手册》,上面写道,使用公筷可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疾病传播。闻错即改,赵佑龙买来儿童碗筷,儿媳妇回家后,先用公筷夹菜给公婆以示歉意,这场家庭风波在笑声中化解了。
扬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吴林斌副教授说,文明习惯的养成要靠持之以恒的传习,21天以上的重复会成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成为稳定的习惯。为推进公筷行动,扬州组织了400多场次进社区宣讲活动,机关食堂、大型宾馆和饭店率先推行“公筷公勺”;广陵区汶河街道组建“公筷联盟”,邗江区西湖镇倡设“711公筷日”……
目前,公筷行动正在向农村推广。市食药监局局长赵国祥说,这是一场攻坚战,我们已向20个示范街区、200家餐饮示范店派送公筷、公勺1.5万副,下一步将在每个乡镇打造“农村集体聚餐代办点”,让“代办点”成为新时代文明传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