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宿迁宿城:唤醒“沉睡”资源 端牢金色“饭碗”
2021-12-05 19:39:00  来源:速新闻  
1
听新闻

(速新闻记者 高凯 傅美丽 张琥)冬日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时,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农村工作局局长王国祥已经骑着电动自行车绕饭棚村的高标准农田巡查了一圈。中扬田畴交错、沟渠纵横,电动自行车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老表,秸秆还田补贴多会儿发啊?”远处的田埂上,种粮大户蒋必超高声询问。

“就这两天到账。”王国祥扬声回答,惊飞了麦田里的白鹭。

在中扬镇,“老表”是乡亲们之间亲昵的互称。

多年以来,中扬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守住耕地红线,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户均增加耕地约1.6亩,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农民的“金饭碗”。严格的全域整治,解决了中扬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变成“土里掘金的新农民”,干群关系更加亲厚。

红线之前,寸土不让。12月2日,记者来到省重点扶贫开发的成子湖片区,看一个土地流转率高达74.96%的“鱼米小镇”,如何捍卫耕地红线,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捍卫红线 守住底线

藏粮于地,“化零为整”刨出“金饭碗”

平畴千亩,小麦青青。田块旁,新整修的水渠内波光粼粼。

这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画卷,中扬镇党委书记王前锦总也看不够——历8年光阴,全镇干群接续推进全域综合整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土地新格局。

对土地的热爱,刻印进中扬人的血脉。

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从境内荡漾而过,农作物生长有了优质灌溉水源。

土与水的相遇,天作之合。浸润了湖水的黑色偏淤两合土,非常适宜稻麦生长。

土与水的相遇,也会“貌合神离”。多年水患,东搬西迁,低矮的房舍只是“临时的家”,沿湖多个村庄道路崎岖、出行不便。耕地零星分散、凹凸不平,传统种植技术在高标准、规模化种植面前,相形见绌。

破局脱困,需要新思路。从2012年起,中扬镇按照“人口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开始了以空间治理转型提质促农村社会转型发展的创新探索。

“三集中”的核心,是土地和人的集中。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中能刨出“金饭碗”!

2018年,“三集中”升格为全域综合整治。整村推进,填平废弃汪塘、平整田坎垄沟、拆除零散农房……中扬人消弭土壤的罅隙,“化零为整”,并把集中连片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近十年光阴,中扬镇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搬迁农户7000余户,从13个自然村“整”到6个自然村,高标准农田从1.6万亩增长至7.4万亩,净增耕地面积10964亩,户均增加耕地约1.6亩。

守耕地,实仓廪。

可耕地面积达6534公顷,为确保每块耕地完好无缺,中扬施行镇党委班子牵头,村“两委”成员或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为“田长”的基层耕地保护机制,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参与、分级保护、逐级负责,压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

前不久,饭棚村一条四米长的农田便道,硬化后又被拆除——便道建在耕地红线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可是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饭棚村党支部副书记武植峰巡田过程中发现这一违规现象,赶紧主动整改。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一镇的“总田长”王前锦常叨叨这句话。不越红线,守住底线,他和全镇干群还高高擎起耕地逐年净增的“保障线”、人均收入逐年增长的“上扬线”。

磨镰擦锄 不误工夫

藏粮于技,借“力”而行磨亮“金饭碗”

日头正好,芦花飘飘。

1910亩地有多大?种粮大户蒋必超比划半天,问的人也没闹明白。

蒋必超乐呵,反正充满电的电动车,跑不了完整一圈就趴窝。

前些年,在建筑行当里打拼时,日子可没这么轻省,一年忙到头,也没挣几个钱。2019年,蒋必超流转熊楼村216亩地,集中连片的,好管理。一季稻、一季麦,每亩年纯利至少600元,蒋必超信心大增,2020年10月,又流转了974亩地。宅基地复垦的地块,镇里安排农技专家取土样检测后,指导及时补肥——复垦的土地,至多两年就能培肥地力。丰收丰产,蒋必超“胃口”更大,今年又流转了饭棚村720亩地。

一个人,1910亩耕地!每亩承包费从900元到1080元不等,仅此一项,年支出逾190万元!

59岁的蒋必超成竹在胸:在中扬土生土长,熟知土地习性,稻麦品种都是镇里请农技专家选定推荐的优良品种。耕地基础配套设施也升级了,田埂变成水泥路,什么机械都开得进,土渠修成光面渠,浇灌不用愁。“天上飞的是植保无人机,地里跑的是联合收割机和耕地机。穿着皮鞋根本不用下地。”国家给的补贴也多:稻谷种补贴100元/亩,秸秆还田补贴25元/亩,一次性补贴24.3元/亩……

农技员出身的王国祥说,在中扬,所有稻麦两熟耕地都要服从“五统一”生产管理,品种选定、生产操作规程、投入品管理使用、田间管理和收获都统一。对粮食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是绝对禁用的,以免污染土壤。

如此严苛科学的管理,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稻麦质量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土里生金,但土地也需要呵护。中扬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旱轮作、犁翻等综合措施,提升地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了地力和产出力的耕地越来越紧俏。中扬镇国土所所长张建国说,中扬土地流转率达74.96%,每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拍卖会竞争都很激烈。

“我还想再包1000亩。”12月2日下午,尝到甜头的职业农民蒋必超说。

下楼就业 “上楼”无忧

藏粮于民,授之以渔捧好“新饭碗”

法桐笔直,金色叶子炫目紧实,一簇簇,伸向湛蓝的天空。

12月2日傍晚,耿浩走出中扬镇扶贫产业园吉龙塑胶制品江苏有限公司,抬眼就望见一片麦田。2013年,毛集村整体搬迁。看着老宅年久失修,儿子宁可在外打工也不回村,耿浩第一个签字同意,被安置到富康佳园,115平方米的大房子,宽敞又舒适,他和妻子在吉龙就近就业。毛集村土地整体流转给了江苏农垦公司,加上宅基地、菜地复垦,耿浩家的地还比之前多出一亩五分。8亩土地流转分红,一年7200元,夫妻俩月工资加起来8000多元,小日子过得真是红火。住上楼房,儿媳妇也愿意回农村生孩子。

饭棚村村民陈乃吉觉着上班受约束,他种得一手好庄稼,在种粮大户间可抢手了。农忙打零工,每天能挣100元,主家供一顿午饭,都是从镇上饭店叫的快餐,纯净水管够,还点烟给抽。“我就愿意‘下湖’,一份土地流转分红,一份零工,自家地里挣两份钱,多好的事啊!”

偏居宿城东南一隅,中扬镇区却有着不输城市的繁华,4个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着4600户居民,新建小区还装了电梯,老人上下楼都很方便。

下班回家,范集居委会居民赵立山在书香名苑小区门口生鲜超市买了蔬菜和肉。书香名苑是中扬镇重点打造的农房改善项目,也是最早一批市级示范项目,周边配套学校、商贸综合体、卫生室等。不远处是“藕遇小龙虾”高效农业项目和中扬镇扶贫产业园,无论是进厂务工、园区就业还是三产创业,安置农民都占得先机,实现“家门口就业”。据悉,中扬安置农民就业率达60%。

虽说“上楼”后生活成本增加,但居住条件改善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财产性收入加起来也不少,在全域综合整治中搬迁“上楼”的中扬人,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红彤彤的日头沉入地平线——中扬集中连片土地上,视线一览无余,日出日落特别壮美。

落日余晖里,绿色的希望在黑色的沃土上生长。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