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事关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是文明生活的体现。然而,在农村垃圾分类往往都是“纸上谈兵”,落地效果始终不佳。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新厚桥村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为村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这个瓶子可以换积分的,要拿出来。”一大早,住在厚德苑小区的浦老太已经在家门口分好了垃圾,“自从小区安装了垃圾分类房,我已经换到好几袋洗衣粉了”浦老太笑呵呵的说:“以前有垃圾随便往垃圾桶一扔就好了,谁会想到扔垃圾还能换东西啊”。为了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新厚桥村撤掉了下辖厚德苑小区里所有的移动垃圾桶,设置了7个垃圾分类房,安排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短短几个月,居民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小区环境也脱胎换骨,更加干净整洁了。
从“大桶装”到“小桶装”
以前都是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垃圾桶,几乎天天满溢,来不及清倒,且垃圾桶经过风吹日晒,易破旧老化,成为影响村庄环境的因素之一。为改变这一现状,新厚桥村全面推行“小桶入户”,每户发放两个小垃圾桶,一个收集易腐垃圾,一个收集其他垃圾,从源头做起,大大减轻了垃圾收集员二次分拣的工作量,也美化了村庄环境。为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新厚桥村充分发动工作人员、志愿者、网格员,走村入户,发放宣讲资料、开展分类培训,带动村民了解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截止目前,新厚桥村已发放垃圾分类小桶560只,垃圾分类宣传材料300余份,初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全覆盖。
从“旧习惯”到“新风尚”
为巩固前期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新厚桥村主动探索,积极实践,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破除“旧习惯”,培育“新风尚”。一方面,建立“熟人”督导模式。聘请有能力,善沟通的村民充实到垃圾收集员队伍,通过“收集+宣传+督导”模式,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以推广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垃圾分类文明理念和环保理念,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