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纪念宣言
江苏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泛黄褶皱的纪念宣言,封面上“中共中央七七宣言”“抗战六周年”的黑体字突显了它的不平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的硝烟混合着鲜血在国土上弥漫。为铭记“七七事变”,此后一段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发布多份抗战纪念宣言,反映全国人民的愿望与要求,激发国人的抗日救国情怀。
中共中央对起草抗战纪念宣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和书记处会议,就宣言的内容重点、写法等进行专门讨论。定稿后,宣言先在新华社广播,然后在《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党报上发表,让红色之声传向神州各地。
已经搬迁至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在国民党舆论钳制下,必须接受严格的新闻审查方可印刷出版。1939年7月,彼时的重庆危机四伏,敌机时常狂轰乱炸。特殊时期,《新华日报》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送至检查所,发现无检查人员后,这份纪念宣言罕见地以全文形式发表于《新华日报》特刊。
“回延安速勿耽搁。”“何时动身,盼七月一号前赶到延安,共商‘七七宣言’,成都、西安两地望勿耽搁。”1943年,毛泽东两次致电周恩来,回延安共同商议“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的起草。这封满含集体智慧的纪念宣言,原本也要登载于《新华日报》上,不想国民党当局百般阻挠,禁止在报上登载。
报纸言路被封,中共中央另辟蹊径。1943年7月9日,毛泽东致电董必武,将纪念宣言以传单形式秘密散发出去,让中共中央的政策在国统区继续传播,让号召抗日救国的红色声音响彻重庆。
在这份宣言里,毛泽东重申了“团结”“抗战”,从反法西斯同盟国与法西斯侵略国角度剖析了世界形势,得出“反法西斯同盟国处在空前有利的形势中”;提出了“加强作战”“加强团结”“改良政治”“发展生产”的四点要求;勉励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烽火岁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始终将人民放在重要位置。家国情义前,他们发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呐喊,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中探索光明,从绝路中开辟生路。
江苏省人大代表 王成新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