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共筑乡愁田园梦
2025-05-14 09:28  来源:南京溧水区委社会工作部    
1

南京溧水区东屏街道徐溪社区把百姓小事当作为民大事,与民携手打造“共享菜园”,留住了乡愁,温暖了人心,一片菜园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也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伟力,值得点赞!

春暖花开,正是种菜的好时节。在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徐溪社区屏溪佳苑小区附近,72岁的袁亿发老人扛着锄头,笑盈盈地站在自家小菜园里。他现在住进了小区,还能拥有自己的小菜园,感到非常满意。在他身后,一块块整齐划分的“专属小菜园”,成了居民们的“心头好”。这是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今年以来,溧水区委社会工作部按照市委社会工作部统一部署,试点推广“金点子”信箱。各镇街纷纷响应,结合入户走访、板凳议事等收集居民诉求建议,为百姓排忧解难。一条条“金点子”犹如一把把“金钥匙”,为社区治理打开了新局面。

“以前在老家,房前屋后都是菜地,搬到安置房小区后没地种菜,心里空落落的。”68岁的拆迁居民熊梅东道出了所在小区1350余户安置居民的共同心声。近年来,因土地流转搬入新居的居民们难舍“泥土情结”,有的居民甚至私自毁绿种菜,带来了社区治理新难题。

如何既守护文明,又留住乡愁?这道民生考题摆在了徐溪社区面前。“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社区党总支书记贺秋冬坦言,“去年因为条件限制未能完全落地,今年必须把这件事办成、办好。”

精准把脉 问需于民

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征集居民意见,发现晶桥镇陶村社区、石湫街道社东社区等地成功打造“开心菜园”,居民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共享菜园”。关于菜园选址,居民们提出建议:位置不宜过远,以方便老人行走;不宜紧邻小区,以维护居住环境;应靠近水塘,以便于浇灌。还有热心居民绘制了“菜园规划图”,这些建议为田园种菜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针对这些问题,社区召开3场“小板凳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农业技术人员共同商讨,实地勘察小区周边闲置土地。最终,社区选定距离小区500米的200亩流转地块作为“共享菜园”,既方便居民耕作,又避免扰民。

全程共商 问计于民

如何分配土地?怎样规范管理?社区将“金点子”信箱征集到的具体建议分类整理,形成“菜园公约”:首先,实行公平租赁,按“一户一分地”原则,设定年租金为100元,优先满足老年家庭的需求;其次,进行科学规划,修建灌溉水渠、划分田垄,预留公共采摘区;此外,推行自治管理,推选5名“菜园管家”,负责日常巡查和矛盾调解。该方案经过居民代表的表决通过后,首批150户家庭率先签约。居民陈大爷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社区的重视和采纳,整个过程中居民始终是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动态优化 问效于民

项目实施后,社区通过“金点子”信箱持续收集反馈意见并逐一研究落实:针对“农具存放难”问题,在各个片区增设工具柜,方便居民存放农具;针对年轻居民提出的“种植技术弱”困难,开展“田间课堂”,邀请种植能手和农业技术员手把手教学;结合儿童家长建议,开辟“种植实践角”,联合周边学校开展少儿种植实践活动。经过项目的实施和社区的积极改进,居民们感受到了变化。正如居民李阿姨所言,过去她总觉得社区干部是在管理他们,现在是大家在共同努力,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走进“共享菜园”,整齐的田垄间青翠欲滴,大葱、莴苣、青菜长势喜人。这里不仅是居民们劳作的空间,更成为社区治理的“活力引擎”。如今,“金点子”信箱的为民故事还在续写,这把“金钥匙”正打开更多共建共治共享之门。正如溧水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徐小虎同志所言:有事多商量,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把“民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民愿”转化为“金点子”,基层治理就能找到“最大公约数”。

标签:
责编: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