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力电池产业链由设计制造、模组系统等环节构成,应用于消费、汽车、工业、航空、医疗等诸多领域,包含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江苏凯尔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目前,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质量基础设施主要有标准规范、产业计量、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等。
标准规范
01.国家标准3项
02.行业标准1项
03.团体标准2项
产业计量
计量标准36个
技术规范35个
计量机构7家
检验检测
企业、高校内部实验室11家
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39家
39家
检验检测产品类别
16个
16个
质量认证
认证机构32家
质量认证产品类别
18个
18个
标准规范
国内缺少动力电池隔膜闭孔/破膜温度检测、正/负极材料倍率性能测试、固态电解质力学和电化学特性检测的统一标准
产业计量
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材料边缘检测传感器参数检定能力缺乏
质量认证
省内缺少电池模组、动力电池系统、新能源乘用车E-MARK、Reach、Rohs国际认证服务机构
检验检测
动力电池缺热收缩率测试方法缺乏
正/负极材料浆料流变性测评方法缺乏
参照GB/T 33824-2017标准封装材料和结构件焊接性能评价方法缺乏
参照T/CAAMTB 178—2023标准圆柱电池泄压阀开启压力测试能力缺乏
颗粒异物检测能力缺乏
电池模组膨胀特性、寿命加速测试方法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