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鄱阳湖上,守护江豚逐浪候鸟信步
2024-09-11 19:06: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9月3日一早,江西省鄱阳县江豚协助巡护队队长蒋礼义和往常一样,七点半准时从家出发,驱车近1个小时,到达鄱阳湖鄱阳县江豚核心保护区。这里是鄱阳县江豚协助巡护队每天开展巡护工作的水域。

蒋礼义动作娴熟,两步跨上巡护船,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护。蓝色的巡护船沿着巡护路线穿行于碧波之上,队旗在风中猎猎作响。55岁的蒋礼义站在船头,炯炯有神的双眼,时不时扫视着湖面。

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比如:废弃的渔网、缠绕的浮标、插在水里的竹竿等等。“这些必须及时清除,否则会伤害到江豚,以及其他野生鱼类。”蒋礼义告诉记者,他们的巡护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每天巡护下来要将近4个小时。“船行驶的过程中,得停留一段时间,我们还要观察湖面的情况。”

回忆起2022年鄱阳湖干旱,蒋礼义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整个鄱阳湖水位比较低,有4头江豚困在沙坑里面,为了保护它们,我们的队员吃住在船上整整11天。”除了清除湖区的垃圾废弃物,对受伤或搁浅的江豚实施救护,遇到非法捕捞的船只和人员,江豚协助巡护队会及时向渔政部门举报。

谈话间隙,时不时有白鲢跃出湖面,有的甚至跳上了巡护船,队员们迅速熟练地将它们放归。今年,是江豚协助巡护队成立的第6年。目前,这支由8人组成、其中80%队员曾是渔民的队伍,巡护里程已超过8万公里。

谈及最大的变化,蒋礼义很是欣慰,“首先是鄱阳湖的生态资源越来越好了。前几年我们看到江豚很兴奋,现在看到江豚很淡定了。再一个是社会的关注度更高了,感受到老百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第三个是看到了‘捕鱼人’变‘护鱼人’背后,每个人为这个事情所做的小小努力。”这些,无疑是保护工作成效的显著体现。

蒋礼义说,生态保护修复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只有坚持才是胜利。这支平均年龄已有五十一二岁的队伍也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下去。

从前,鄱阳湖上的那艘蓝色渔船,如今依旧行驶在鄱阳湖上,不同的是,以巡护的使命。

在鄱阳湖畔,还有另一群守护的人。

——鄱阳县鄱阳湖候鸟保护协会,成立于2019年9月22日,目前共有会员100余人。

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鄱阳湖越冬。最高峰时,在这里栖息的鸟类达到300多种,近百万只。

鄱阳湖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还是中国最繁茂的候鸟天堂,更深刻地影响着江西人民的生活。

回想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详细了解蓝冠噪鹛保护情况,鄱阳县鄱阳湖候鸟保护协会会长余会功难掩激动,“总书记来视察并关心候鸟保护,我的内心非常激动,也很触动,更加大了我们从事保护工作的信心。”

“作为志愿者,我保护候鸟已经有20年了。我们保护的绝不仅仅是几只候鸟或者几只江豚,更重要的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余会功眼神坚定地说,除了积极贯彻和执行国家野生动物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巡护拯救候鸟保护的宣传,以及加强以候鸟保护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等相关部门构建打击非法捕杀候鸟等的综合管控机制外,协会还注重大力开展学术爱鸟交流和科普教育。

目前,鄱阳县鄱阳湖候鸟保护协会每个月开展巡护10余次,开展自然教育3次以上,“一个月有几百堂课,不仅仅是协会,我们还联合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来做。”余会功介绍道,“我们着力做到四个进,进学校、进村庄、进湖区、进集市。”

付出的背后,也藏着给身体带来的伤痛。由于几十年来在鄱阳湖进行生态拍摄,余会功右眼疲劳过度,并引发严重的青光眼,有失明的可能。如今,余会功仍继续在鄱阳湖等地对周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进行拍摄,只不过,他开始使用左眼。

已年近70岁的余会功,依旧奔波于各地单位、学校间进行自然教育公益宣传。“只要还有一丝光亮,我都要把这个事业坚持下去。”余会功语气坚决。

9月的鄱阳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江豚逐浪,候鸟信步。

是他们,一直坚守在这里!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厉欣 郭蓓 郭凯伟

更多内容请关注活动官网: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4/yjqswcs/

(本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标签:
责编:厉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