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E起学习平台 > 法治要闻 > 正文
提升出庭支持公诉能力永远在路上
2025-11-12 10:45: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对于公诉人来说,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4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部署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此后半年(4月至9月)时间里,最高检10个评议小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工作进行跟庭评议。其间,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亲赴多地指导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

最高检各评议小组贯彻落实部署会上的要求,在“九分落实”上狠下功夫,将部署会上绘制的“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深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评议222件案件。各地检察机关以此次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为契机,推动新时代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能力不断提升。

搭平台

对出庭支持公诉能力进行全面体检

为何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许多检察官对部署会上的内容记忆犹新。

“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的核心标志性职能,是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惩罚犯罪的主战场,是展现国家公诉形象的主要窗口,是刑事检察的‘看家’本领,是高质效履职办案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出庭支持公诉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出现了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苗生明在部署会上明确指出,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实施,刑事诉讼整体效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大多数认罪认罚案件出庭公诉的对抗性和挑战性减少,检察官压力变小,导致出庭公诉能力提升受到一定影响;新型疑难犯罪、重大复杂热点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庭审对抗性加大,出庭难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公诉对抗;借助互联网,人民群众对一些影响性案件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公诉人出庭履职要直面“大众评审团”,庭审更容易成为网络媒体讨论的焦点;辩护律师专业化水平和论辩能力不断提升,庭审对抗更加激烈……

记者注意到,2024年11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提出,检察机关要围绕庭审实质化,下大气力加强出庭公诉工作,分类加强对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出庭公诉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强化公诉能力建设。

查找检察官在出庭支持公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从而提高检察官当庭指控、论辩和应变等能力,促进批捕、起诉、出庭公诉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奔着这一目标,最高检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

“这次评议活动由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牵头,普通犯罪检察厅、职务犯罪检察厅、经济犯罪检察厅、未成年人检察厅共同参与,组成最高检出庭评议工作组,负责评议活动的组织协调。”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副厅长郭竹梅告诉记者,最高检从全国检察机关挑选精兵强将,组成10个评议小组,重点选取重大疑难复杂等存在一定办案难度的案件进行评议,案件类型涵盖三级检察机关正在办理的普通犯罪案件、重大犯罪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及未成年人检察案件等5个刑检条线案件。此外,各评议小组赴当地评议过程中,要在负责省份进行两次至三次速裁、简易程序案件听庭评议,可采取“推门听庭”方式,随机选择庭审。

展风采

公诉人庭上有力指控犯罪

“你知道你转移出虚拟货币的账号是谁的吗?”“为何你不能向公安机关提供‘老王’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你说没有盗窃的主观故意,那如何保证在转移被害人的虚拟货币后能够归还?”

4月16日10时,李某红盗窃案在四川天府新区法院开庭审理,最高检第十评议组全程旁听庭审,正式拉开了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现场评议序幕。此后,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在各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更多公诉人在庭上接受最高检各评议组的全面检阅。

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刘金泽出庭支持公诉的潘某宏抢劫案中,面对被告人始终“零口供”的情况,检察官按照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充分论述,证实每个节点之间环环相扣,在案证据形成闭合锁链,指控被告人犯抢劫罪的犯罪事实。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魏琨出庭支持公诉的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中,面对辩护人在庭审当日提交法医学书证审查意见书的“证据突袭”,检察官当庭给予了有力答辩。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检察官蒲静怡出庭支持公诉的唐某等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中,第二被告人在庭审中突然翻供。针对突发情况,检察官结合案件证据,从正反双向驳斥其辩解。

“庭审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具有不确定性,公诉人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这非常考验公诉人的能力和水平。”最高检第二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公诉人、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部主任侯慧敏表示,这次首度覆盖全国的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是对实务中公诉人出庭指控犯罪能力的“全面体检”。评议组成员严格按照最高检要求,发挥“质检员”“教练员”“调研员”“推动员”作用,一案一评议,确保评议与庭审紧密衔接,及时复盘庭审中的各个环节,既发现好经验,也精准捕捉庭审中公诉人出现的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时的举证方式也与时俱进。记者注意到,多数被评议案件采用多媒体示证方式,将书证、物证、电子数据等各类证据转化为图像、视频、三维模型等数字化形式,当庭进行立体化展示,使复杂案件的证据出示更加清晰直观。如在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办理的潘某宏抢劫案和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办理的刘某辉故意杀人案中,公诉人都采用了3D模型动态展示被告人进入案发现场的作案路线,帮助法官及旁听人员快速理解现场构造。此外,在许多新型、疑难犯罪案件中,专家证人、侦查人员、鉴定人员出庭作证,针对焦点问题予以充分阐释和论述,帮助检察机关有力指控犯罪。

优秀公诉人的成长,离不开资深公诉人的“传帮带”。在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中,“老带新”的公诉团队人员配置屡见不鲜——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的王某某受贿案中,该院检察长赵倩带领该院最年轻的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苹牵头办理黄某、王某假冒注册商标案时,组建“优秀公诉人+资深检察官+青年助理”团队,并在庭审前明确主辅分工,在庭审中强化协作配合,有力指控犯罪。

“优秀公诉人是案件‘喂’出来的。让年轻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参与疑难复杂案件办理和出庭公诉工作,有助于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最高检第十评议组成员、全国十佳公诉人、安徽省芜湖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任婕说。

再出发

不断提升出庭支持公诉能力

“评议组的点评一针见血”“评议组不仅点出症结,也开出‘良方’”……随着评议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被评议人员感受到评议活动的现实意义。

出庭公诉人、成都市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蒲静怡告诉记者,评议组提出的意见具体而实用,都是能够运用到平时工作中的。她的笔记本中,详细记录了评议组成员给出的建议:“可通过讯问或者询问固定技侦中暗语的意思”“针对翻供可设置封闭式问题,避免纠缠细节”,等等。

受益的并非只有被评议人员,评议组成员同样开阔了眼界。“评议不仅是对他人表现‘把脉’的过程,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教学相长的机会。”最高检第五评议组成员、全国十佳公诉人、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宋凯告诉记者,评议组成员对于公诉人庭审表现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也会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同时,看到别人在办案中的好做法,自己也会认真记录下来,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出庭支持公诉工作中。

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在检察系统内部引发热议的同时,在社会上也被广泛关注。活动开展期间,检察机关以最大诚意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据最高检统计,此次评议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270余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侨联委员会副主席于集华在江西旁听徐某红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洗钱案的庭审后感慨:“这不仅是一次宝贵的监督履职机会,更为观摩人员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课。”于集华表示,最高检将出庭支持公诉工作置于聚光灯下,让出庭公诉人接受检察同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多方“检阅”,这种“真案、真庭、真评议”的模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岗位练兵。

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在系统内外引发强烈反响的背后,离不开各省级检察院党组的高度重视——

安徽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宋文娟参加蚌埠的案件评议会,听取评议组意见建议,并就全省检察机关落实好出庭评议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安徽省检察院组织全省各市级检察院领导、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参与观摩评议600余人次,评议活动辐射带动办案院周边地市级检察院。

江西省检察院经过与省高级法院协调,通过政法专线,将2个评议案件庭审视频传入检察机关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人员全员“同步观摩”庭审,以“全覆盖”带动互评互鉴,将每个庭审现场都打造成高质效办案的生动课堂。

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窦朝晖亲自部署,评议过程面向全区三级检察院视频直播,全体刑事检察干警同步观看,实现了“评议一庭、辐射全区、整体提升”的效果。

…………

记者注意到,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结束后,活动成果正在被各地检察机关最大化地运用。如湖北省检察院在最高检第六评议组完成评议工作后,将被评议案件的庭审录像作为刑事检察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内容,结合评议意见进行庭后复盘,并开展湖北省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福建省检察院以被评议案件为样本,在评议活动结束后召开案例复盘会,探索形成类型化办案模板,并围绕评议组建议后续加强研究的五个重点问题,由省检察院各业务条线主动认领,指导开展专项调研……

时代出题,实干答题。正如被评议人员所言,出庭支持公诉工作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检察官必须不断强化出庭支持公诉工作,提升出庭支持公诉能力永远在路上。

责编:舒馨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