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大梁 干字当头,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1

省长许昆林向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勇挑大梁 干字当头,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次达到万亿级规模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带动和支柱作用

·“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紧紧围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一体推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落实,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面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33条”增量政策。

狠抓“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247个项目得到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省重大项目投资7300亿元、超年度计划目标13.9%。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家电销售735.4万件,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52.8万辆,“苏新消费”系列活动参与商家超10万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新增本外币贷款2.36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居全国第一。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率先出台省级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任务清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1.3万户小微企业获得首贷274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超3000亿元。

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占全省比重提升至47.5%,开行中欧班列2286列、增长7.7%。成功举办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州工业园区树立了中新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

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切实提升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推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84项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80项重点任务,牵头组建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与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合作全面深化。实施对口支援协作项目1847个。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共建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3个。

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98万亩,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两增一稳”,总产762亿斤。编制完成1.1万个村庄规划,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330公里,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41个。

着力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深入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总磷浓度达到200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获评优秀等级。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9000万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量,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665万千瓦,绿电交易量增长144%。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143.02万人、占全国1/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4.5%、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6万元和3.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4∶1。12类55件民生实事保质保量完成。

接待境内外游客超10.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万亿元。13个设区市地区生产总值都不同程度有所增加,2023年达到13.09万亿元,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省委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着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城镇就业新增12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5%左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将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2025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以改革攻坚突破,不断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 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打好政策“组合拳”

更大力度实施“两重”项目、强化项目储备和承接,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优化补贴方式。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落细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

● 全方位挖掘内需潜力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提升“苏新消费”活动品牌影响力,培育银发经济、夜经济,拓展首发、首店、首秀、首展等消费场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范围、降低贴息政策门槛,加大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

●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深化“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培育出口品牌。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力促进绿色船舶、风电装备等出口。推进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加快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企业。

2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大“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扩大普通高中资源供给。

● 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

组织实施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和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阵。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发展。

● 强化人才队伍关键支撑

优化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重点领域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3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放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撬动”效应,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入推动“品质江苏”建设。

● 持续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

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支持龙头链主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 着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健全数据基础制度。

4 积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统筹全省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深化零基预算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优化改革。加快组建省国金投资集团。

● 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深化提升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推行基层数据“一张表”。进一步落实容错免责、风险备案等机制。

●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积极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措施。大力发展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

5 联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 积极落实国家区域战略

深入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沿江特色先行段示范段建设,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工作。

● 持续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

强化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增强苏锡常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推动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沿江沿海港口转型发展。强化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产品供给功能,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推进省际交界地区协作。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 积极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深入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 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加快北沿江、盐泰锡常宜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推进南京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连云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抓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太浦河后续工程、宿连航道等重点工程,完成苏南运河全线二级航道建设。

6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扛牢粮食生产责任

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以上。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振兴。

●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努力建成10条超五百亿级的市域特色链、10条超百亿级的县域特色链。打造“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实施“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

● 深化农村改革

稳妥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 切实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县域为统筹单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7 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 高标准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进一步抓实抓好长江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太湖湖西及上游重点河道“一河一策”整治。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加快完善全省“江河湖海”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格局。加强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一批零碳工厂,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零碳园区。持续优化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8 久久为功提升文化影响力

● 广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优质文化服务供给

高质量建设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积极保护与创新利用,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博物馆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 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深化“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发展旅游专列、邮轮游艇、低空飞行、水上运动等新业态,开辟太湖水上特色旅游客运航线。加大文旅资源境内外推介力度。

9 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综合施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

● 持续推进健康江苏建设

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发展。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着力兜牢民生底线

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落实好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政策。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 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

不断完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培育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普惠托育机构。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10 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 有序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全力稳定企业融资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快构建地方债务管理新机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积极落实稳楼市各项政策举措,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

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强力推进9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纵深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 高水平编制省“十五五”发展规划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关键是要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和实际行动,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履职水平。我们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 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抓落实 /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

本版统筹 王拓

标签:
责编: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