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苏、浙、皖三省的6位杰出“头雁”代表王小辉、储艳梅、佘国兴、吴义安、徐传林、史杨平等,与全体400名江苏省第二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一起,在南京开展了一场跨地区的经验交流和发展研讨大会,就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经验展开深入探讨。
来自安徽的“头雁”代表王小辉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创业经历。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创业者,以及如何克服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的从业经历,从中展现了退役军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励学员们直面前路坎坷,坚定创业理想。他还专门与全体学员分享了其所在合作社的“共享梨园”项目,强调了“绿色”种植和“优质”品控的重要性,介绍了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提升梨园的管理水平方面的经验,让学员们受益良多。
另一位安徽“头雁”储艳梅深入阐释了农艺与农技的紧密结合之道。她细致地剖析了公司如何运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和精细打药等前沿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农资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储艳梅披露了公司如何利用自身丰富的培训资源,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长为杰出的农机操作手和无人机飞行员,为他们开启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储艳梅还着重指出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她详细叙述了公司参与的扶贫行动,包括向贫困家庭免费提供小麦收割服务,以及为扶贫济困事业慷慨捐赠的种种公益之举。
浙江“头雁”代表佘国兴凭借其在数字农业创新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在场的听众奉献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演讲。佘国兴在沙龙上细致地介绍了他的团队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他阐述了如何借助精细化管理和技术革新,成功实现了樱桃番茄的秋季种植,颠覆了传统的冬春季种植模式。佘国兴强调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运用空调、加湿器和LED灯等先进设备,精确调控种子生长的环境条件,确保了番茄苗的茁壮成长。佘国兴还分享了自己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成功心得,包括从樱桃番茄种苗的培育到栽培管理技术的创新。他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种植时间、栽培密度,严格调配水肥比例,以及采用农业废弃物发酵等手段,实现了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双重目标。
江苏“头雁”代表吴义安生动地讲述了他的农业创业故事。通过他生动的叙述,如何通过承包土地专项种植艾草,到后来建立工厂开展深加工,实现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创业图景历历在目。此外,吴义安还分享了他是如何通过种植芍药花吸引游客,把产业园打造成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经验。创业的成功不仅位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引领着村民们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立足于南京渔种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江苏“头雁”代表徐传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鱼菜共生这种创新农耕模式的运作原理、实践步骤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红利。徐传林回顾了农场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蔬菜和鱼类生产,到2023年的转型升级,引入新优品种,致力于中药材的生态种植与研发。他还分享了在农场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包括与南京农业大学的多位教授和专家携手合作,利用鱼菜共生的优势条件,推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展望未来,徐传林计划在两年内,通过渔种菜农场的110余亩基地,打造标杆项目、塑造品牌形象,推动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引领六合区乃至南京市走出中草药种植的新风向。
江苏“头雁”代表史杨平的演讲内容丰富,涵盖了农场的经营策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品牌构建等多个关键领域。他生动地描述了如何运用“农场+基地+农户+科技”的运营模式,成功将农场经营面积拓展至1700余亩,并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史杨平创办的“杨平家庭农场”在种植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他以对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积极投资引进尖端的无人机技术,并成立了一支专业的飞防队伍,为周边农田提供植保服务。这些无人机能够精确执行喷洒任务,不仅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演讲中,史杨平详细阐述了无人机飞防队伍的工作流程、技术优势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成果。他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示了高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农业从业者提供了解决生生产实际问题的新的思路和范例。
6位在不同实践领域的“头雁”精彩纷呈的演讲过程,处处体现了对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可以发现,他们既有着共同的创业发展成功经验,比如把握和跟随技术创新步伐、践行绿色环保生态理念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同时,更多地展示了乡村产业振兴多样化的思路、路径和模式。本次“头雁”沙龙,既是一次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也是一场创业思维和创业激情的相互碰撞,蕴含着对现代和未来农业发展从方向到理念、从思路到实践的思考和探索,让参与其中的“头雁”体悟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