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把脉问诊、排忧解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与学员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在对江苏“头雁”第二届学员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本次活动邀请了六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李刚华教授、园艺学院的渠慎春教授、动物医学院的孙卫东教授、动物科技学院的张定东教授、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刘庆友副教授,以及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陈长斌研究员。他们齐聚一堂,为学员们提供了专业的答疑和指导,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献智献策。
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 活动现场,学员们敞开心扉谈发展、说问题、提建议,专家们知无不言讲知识、明道理、出良策,共话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座谈会上,专注于优质粮油专业的“头雁”学员们纷纷提出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我种植的杂交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但产量提升遇到了瓶颈,有何良策?”“去年气候异常,我种植的南梗46生长缓慢,品种质量也大幅下滑,能否请专家推荐一些更适宜的品种?”李刚华教授针对水稻种植学员们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南梗46、宁香粳9号等品种的具体影响,并逐一比较了多个品种的优劣。他强调,提升产量应从选种、机插密度和病虫害防治这三个关键环节着手,为学员们指明了提升产量的方向。
在绿色果蔬专业的学员中,有种植葡萄的农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种植的是葡萄,亲历了阳光玫瑰品种从高价到低价的转变,迫切希望专家们能推荐一些更具市场潜力的新品种。”这些学员不仅提出了水果种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园设施老化、劳动力不足、农户老龄化等,还就各自特定品种所面临的挑战寻求专业指导。渠慎春教授针对学员们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的建议。他特别强调:“引进一个新品种,从实验到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谨慎行事。我们要精细化管理产业,避免盲目追求新奇品种。”
在座谈会上,来自张家港鸿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缪雅君分享了自己的困扰:“我主要从事鹌鹑养殖,近年来尝试采用饮水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想请教专家关于鹌鹑免疫的正确流程。”孙卫东教授针对这一问题,指出现代畜牧业管理必须融合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策略。他详尽地解释了如何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优化饲料配方以及采纳现代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来提高养殖业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孙教授还特别向畜禽专业的学员们介绍了鸟类与哺乳动物在防疫程序上的差异,并强调养殖基地应避免位于候鸟迁徙路径上,以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在特色水产专业讨论中,养殖蟹虾的农户们愁眉不展,他们反映去年高温天气频发,持续的高温导致蟹池水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蜕壳生长、摄食和育肥,甚至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给合作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们急切地向专家寻求解决方案。张定东教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他建议在高温天气下加强水草的养护,适时更换水质和底质,合理减少投喂量,并强化病害的防控措施。张定东教授强调,夏季是鱼虾等水生动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水产病害的高发期,更是水产养殖全年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在休闲农业专业讨论中,学员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村子经济基础较弱,人才流失严重,发展集三产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是否可行?”“如何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并拓宽销售渠道,希望专家们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其他专业学员不同,休闲农业专业的学员面临的是更加多元化的产业挑战,他们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活动策划等方面都有迫切的需求。刘庆友教授指出,要成功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首先需要深入洞察市场需求,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活动,并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他建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打造既有教育意义又具娱乐性的旅游产品。陈长斌研究员则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建议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陈长斌还分享了自己在电商领域的实战经验,指出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活动现场,专家教授与学员们之间的精彩问答不断博得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专家们鼓励学员们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积极提出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南京农业大学将全力支持每一位“头雁”学员,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在这场活动中,南京农业大学为江苏的“头雁”学员们构筑了一座交流学习、拓宽视野、互鉴提升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为“头雁”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契机,更为学员提供了一场思维碰撞和智慧交融的盛宴。通过这次活动,学员们对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和技术应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他们将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经营中,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同时,此次活动也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长期的交流平台,专家教授将对学员们进行持续的支持和指导。这样的交流平台将促进“头雁”学员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形成强大的网络和共同体,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