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初心、巧心、恒心,守护知识产权的“她”力量
2023-04-26 15:20:00  
1
听新闻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女性与知识产权:加速创新创造”。近日,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的《江苏女性创新实力报告》显示,近二十年来,江苏有14.66万名女性参与发明创造,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2.87万件。如今,在江苏大地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知识产权事业上贡献力量。她们用研精毕智的“恒心”创造知识、发明专利,以刚柔并济的“巧心”守护知产的丰硕成果,以满腔热血的“初心”向社会播撒保护知产的种子。

研精毕智,在创新路上勇争一流

“创新的力量决定未来,智慧的结晶改变世界。”谈及科技创新,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许桢英在言语间透出巾帼不让须眉、矢志勇争一流的自信。

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许桢英进入江苏大学,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随着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许桢英从事的机器视觉理论及检测技术、仪器与测试精度理论等研究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2009年初,在一次校企合作中,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海钻探储油平台的建造业务落地南通。该平台总高135米,直径84米,钻台高44.5米,空船重量28180吨。建造如此巨型的“圆筒”,如何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确保精准合龙? 那段时间,许桢英放弃休息,和团队一起赶赴企业。此后半年多,她在传统技术中寻求突破,和团队研发了“超大尺寸测量”等抗巨大风浪能力的设计技术,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技术支撑。2011年底,团队的“超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制造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速高精度贴片机,速度达60000片/小时;高速在线检测系统的原电池高速精准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检测速度高达1200只/分钟……“研究成果产业化,才能为企业技术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许桢英告诉新江苏记者,近年来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有效推进了专利的转化应用。

刚柔并济,以法之名护公平正义

从知识产权检察科到诉讼监督部门,从民行公“小白”到现在的“熟手”,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诉讼监督部主任陈海燕一直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当一起起复杂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摆在面前时,我必须沉下心重新出发。”十年前,从批捕公诉科进入知识产权检察科的陈海燕,在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加班研究知识产权涉及的罪名、证据规则,并将当时我国所有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编写印制成《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案指南》,成为了办案人员使用最多的工具书之一。

陈海燕在“检察开放日”活动中展示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中查扣的涉案假酒和假手表等物品

在审理案件时,陈海燕常常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问题核心,深化预防性公益诉讼实践。在处理一起假冒医美产品刑事案件时,细心的陈海燕发现,案中销售的假冒美容仪器从生产到中间商各环节都存在欺诈现象,多数消费者无法得到赔偿。于是她果断带领办案团队审查公益诉讼线索,目前已支持省消保委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则案例,也是全国首例医美领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对陈海燕来说,这得益于女性检察官在知识产权检察履职中独特的办案视角,“我们会更关注女性和未成年人相关的领域,对此也更有耐心。”

依法而治,循法而行。南通中院民三庭庭长陶新琴和同事从市场调研入手,7天走访200余户商家,推动出台《涉家纺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处理办法》;镇江中院民三庭庭长王成瑶在案件办理中,善于融法理情于一体,促使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 “作为知识产权的‘司法守护者’,我们要坚守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知识产权集中统一履职,以法之名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助推形成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陈海燕说。

科普传扬,播撒知产知识金种子

“商标侵权可以怎样‘暗度陈仓’?”“地理标志与商标之间有什么联系?”前不久,一场内容丰富的著作权与商标权普法活动走进南京建邺区江东门社区。从“恰恰香瓜子”与“治治香瓜子”,到“康师傅”与“康帅博”,一个个常常被消费者混淆的产品摆在居民面前,将商标保护的重要意义烙印在心中。

这场妙趣横生的知识产权普及活动,来自江苏省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团队。不到一小时的宣讲,是志愿团队们贴近大众、传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专属时间。团队也常常通过多个侵权小案例,以趣味的演绎浸润知识产权基本常识,阐述著作权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个女性志愿者超70%的志愿团队,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发起、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承办,汇集了江苏17所院校,280余名志愿者的参与。成立近两年,省知识产权青年行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接力普及服务,已累计开展近400场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活动。

“参加的普及活动越多,我越感到向大众科普知识产权知识的重要性。”南京理工大学法学专业大三学生、江苏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者朱璐彤在一次次走访活动中积累下丰富的宣讲经验和交流技巧,“常有人觉得知识产权离生活很远,其实要做到让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正确的认识必不可少。”

从一个班级、一个社区跑起,从身边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讲起,江苏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团队在讲台上的生动宣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听众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产权知识。“尊重知识产权要依靠每个人的力量,我们传播的科普知识鼓励大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也能帮助人们在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保护自己权益。”朱璐彤表示,志愿者团队如一支焰火,每走进一所校园、一个社区,就点亮一盏用知识润泽心田的明灯。

不止是大众,志愿团队还结合自身专业敏感,利用假期走访科技型等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成效、保护环境和管理成效等维度进行评估,助力相关行业知识产权体系健康发展。采访中朱璐彤也透露,今年还将尝试利用微课和普法情景剧的传播方式,让知识产权保护抵达更多的大众的内心。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 童棹凡 王子钰

标签:知识产权;研精毕智;团队
责编:童棹凡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