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由此,一个重塑我国水资源分配格局的宏伟构想被首次提出。如今,一项世纪工程让构想变为现实,这就是南水北调。
200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先期实施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西线工程先继续做好前期工作。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沟通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水系,构建起“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同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南水北调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数十万建设者奋战10余载,40多万移民无私奉献。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江都水利枢纽
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之平行的河道,将长江水逐级提水北上;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自流抵达北京、天津,向沿线的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供水。在建设过程中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中线工程输水渠道“上天入地”,实现了从地下穿越黄河;东线工程用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江都水利枢纽让“水往高处流”……
淮安站
如果说600多年前“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使二者成为孪生的文化遗产,那么如今的南水北调,则让它们又多了“同饮一江水”的情分。
泗洪站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已十年有余,长江之水被源源不断汇入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造福万千百姓。截至202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了沿线45座大中城市,为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如今,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河南省10余个省辖市用上南水。
南水,已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城市的重要水源。清澈的长江水也跨越千山万水,润泽广袤的北方大地,成为更多城市的“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