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城河、揽运河、通长江……江苏泰州,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的特色城市,市域内有河流2.4万余条。星罗棋布的水系,仿佛跳动的文化血脉,勾勒出诗意“水城水乡”之美。
水,是泰州的灵魂。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有悠久的治水历史,还孕育了丰富的水文化。
泰州市近年来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在这一过程中,泰州市如何传承弘扬水文化,讲好“水故事”?前不久,记者走进泰州寻求答案。
泰州市兴化市古称昭阳,又名楚水,北宋范仲淹在此任职取名兴化。
“兴化从海中来,垒土筑圩,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一部兴化史,就是一部里下河地区治水文化史……”仲夏时节,在江苏省首个展示里下河治水的专题水利馆——兴化水利文化馆内,讲解员金凤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里下河“锅底洼”是怎样形成的?“上有五坝,中有五河,下有五港”具体指哪些?唐代以来,兴化是如何通过水利措施战胜洪涝灾害的?
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处处场景,参观者的疑问在馆内都能找到答案。
兴化水利文化馆分两层:第一层为科普体验区,第二层主要介绍兴化治水历史、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和水利建设成就等版块。其中,第二层“兴水之利”部分通过文字、音像、模型等,全面展示垛田的起源、形成、演变、兴盛的过程,是最受参观者欢迎的区域之一。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垛田”作为里下河腹地独有的灌溉田制,是目前唯一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明隆庆《高邮州志》有记载:“北下河地势卑下,凡有基址隆然而起者即以垛名。”
“这里是里下河腹地的湖荡沼泽地带,遍布着千千万万座水中土丘。古人为了抵御洪水,垒土成垛,垛上垦田,造就了万垛齐耸、千河纵横、稻田棋布的壮观景象。”对于水乡垛田形成的过程,金凤娓娓道来。
千百年来,水网滋养的丰饶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水乡文化。“通过水利文化馆,社会公众可以了解兴化由‘锅底洼’到鱼米乡的治水史,以及与水有关的河湖水情、地方文化,增强社会公众保护水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兴化市水利局局长冯建详说,“特别是结合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2022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们大力宣传弘扬传统灌溉文化。”
如今,兴化水利文化馆已成为网红科教基地,吸引了一批批中小学生前来参观研学。
兴化水利文化馆的建设是泰州传承弘扬水文化的一个缩影。泰州市注重打造水文化示范平台载体,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提升水工程及水环境文化内涵和品位的示范工程。
“2010年,泰州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水文化研究会,专门研究以湿地文化、治水文化为主的泰州特色水文化。将工程建设与展示水文化内涵相结合,美化环境、彰显人文、提升城市品质。”泰州市水利局副局长高晔说。目前,泰州已建成凤凰河、引江河、溱湖、凤城河、千垛菜花五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靖江明湖等一批水上风景带,成为泰州重要的城市名片。
走进位于兴化市兴东镇的上官河河长制主题公园,“河长制河长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宣传标语十分醒目。
“这里的环境特别好,文化气息也浓,经常会到这里转一转。”正在公园里散步的王女士说。
依托河长制主题公园建设,兴东镇对上官河进行样板河打造,探索了以“公园﹢苗木基地”方式解决管护费用机制。同时,公园整合现有资源,将水元素、水科普、水文化、水法规、河长制等融入其中,加深群众对水文化知识的理解。
“上官河河长制主题公园与兴化水利文化馆已联合创建省级水情教育基地,这是全省13家水情教育基地中唯一的县级单位水情教育基地。”兴化市河长办综合科科长徐贤根沿着公园步道边走边介绍,脸上挂满了自豪。
“截至目前,泰州已建成近百个河长制主题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每个公园一个水文化主题,定期组织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我们打造了一批特色水文化旅游主题线路,为公众搭建了集河长制文化宣传、水情科普教育、水韵名片展示、乡村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水文化展示平台。”泰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印华健说。
从积极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开展水文化宣传,到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泰州水文化建设》选修课,再到依托每年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向各地游客展示泰州的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泰州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传承着千年水文化。
一脉千年,生生不息。在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泰州正昂首阔步面向未来,把水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