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碧水绕苏 幸福“河”你在一起︱江苏幸福河湖的“治水之道”
2023-09-27 11:00:00  来源:江苏经济报  作者:张韩虹  
1
听新闻

  近日,省水利厅启动“碧水绕苏 幸福‘河’你在一起”主题采访活动。活动邀请新华社江苏分社、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江苏经济报、中国江苏网、现代快报等媒体记者赴徐州、连云港进行采访。

  9月的秋风,吹拂在徐州云龙区大龙湖的湖面上。碧绿的湖水被风吹起层层波纹,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粼粼金光。大龙湖湖畔,一群小孩在嬉戏追逐,大人坐在湖边的亭台楼阁里闲话家常,勾勒出一幅幸福和谐的唯美画面。

  治理一条河,点亮一处景,富裕一方人。近年来,江苏推进源头治水、系统治水、全员治水,在全国率先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厚植生态底色,共护河湖。2022年,大龙湖被评为江苏省首个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江苏省级幸福河湖,成为水生态治理示范样板在全省推广。顺应河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江苏加快幸福河湖建设步伐,系统绘制了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施工图”,更多河湖向美而行。如今,江苏渐次展现幸福河湖模样,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河湖治理保护新路子,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员参与,人人都是河湖长

  河湖管理,三分靠整,七分靠管。提起江苏的河湖治理措施,“河湖长制”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2016年,诞生于江苏的河长制,走向全国。近年来,江苏更是聚力推进“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全面建成河湖长制,如今5.7万名河长承担起治水责任,成为江苏河湖治理保护的主力军。

  在连云港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河长”。沿东盐河而建的河滨公园,河面碧波荡漾,河岸绿植繁茂。傍晚时分,一群系着红领巾、佩戴红袖章的“红领巾小河长”出现在岸边,他们自觉地沿河捡拾白色垃圾、枯枝落叶,记录着河水的变化,并向来往行人分发珍惜水资源的倡议书。来自连云港师专三附小五年级的吴旻泽是连云港红领巾小河长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家住在东盐河边,以前河面上经常漂满了各种垃圾,渐渐地河水变臭,到了夏天尤为严重。现在河水变清了,恶臭消除了,处处鸟语花香。看到如今的变化,他自豪地说:“建设幸福河湖,我也出了一份力!”

  伴随着江苏各地掀起全民治水、护水热潮,越来越多的民间河湖长活跃在治水一线,王恒帅就是其中之一。他既是石梁河民间河长,也是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欢墩埠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过去,他说:“曾经石梁河库区沿岸线上百砂场星罗棋布,两千多采砂船舶在水面穿梭轰鸣,养殖网箱覆盖大部分水面,周边环境十分糟糕。”石梁河水库实施全面综合治理后,他与村里专职巡查队员白天、晚上常态化巡河,见证了库区的蜕变过程。

  石梁河水库是江苏省最大的水库,也是支撑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长期以来,由于无序采砂、圈圩养殖等原因,石梁河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毁坏、水体污染严重。近年来,在各级河长的协同治理下,以“一时整”蓄势“长久治”,变生态“痛点”为富民支点,实施幸福河湖建设。为加快库区生态富民的步伐,连云港市根据水库生态资源特点,编制了《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和保护规划》,组建国有采砂公司,采砂收入用于全市乡村振兴建设引导资金。首批专项乡村振兴引导资金504万元,以每个村18万元的标准,已经拨付到库区周围28个村。同时,有序启动建设高标准规范化水产养殖区,采取“乡镇合作社+国有企业”相结合模式,让渔业利润惠及库区周边群众。

  串珠成线,变痛点为亮点

  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这句话,徐州人深有体会。曾经,130多年的采煤史,给徐州留下了黑灰为主色调的生态之殇。近年来,徐州全面实施生态修复,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转型,通过串珠成线,把最美的风景留给百姓,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后代。

  初秋的沭河两岸风光旖旎,淙淙的河水从徐州新沂市区穿境而过。作为新沂人民最重要的水生态系统,蜕变后的沭河因水而灵动秀美。新沂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周柒介绍:“为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建设目标,从2008年开始,新沂市投入了30亿元,统筹多方资源,分阶段分年度对沭河城区段为主体的城区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拆违控违、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措施,将提升水质和防洪排涝相结合、消除污染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区域水环境面貌和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以新打造的沭河之晨公园为例,通过实施防洪排涝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该区域拆除养殖违建超10万平方米,清除沟塘淤泥约2.5万立方米,统筹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因势利导串联原有浜池沟塘形成临沭河,有效解决了城南片区排水问题,而新打造的堤顶自行车休闲健身道及两侧的滨水观景步道有效提升了新沂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形象,去年沭河之晨水环境治理项目还获得了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改造后的沭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原来的‘痛点堵点’变成了‘景点亮点’。”站在沭河边,周柒指着沿岸介绍,现在沿线已建成的钟吾公园、沭河之星、沭河之光、沭河之晨、沭河之韵等一批开放式公园,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好去处,为百姓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记者了解到,在徐州,除沭河外,潘安湖、大沙河、河长制公园等水利项目都进行了幸福河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开展河湖系统治理和综合管护,徐州全年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000公里,建成美丽幸福河湖230条,逐步改善城乡水环境、水生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衣带水,聚集治水大能量

  近年来,通过河湖治理,江苏人悟出一个道理:只有清水长流,才能润泽民生,只有呵护每一条河湖,才能缓解矛盾的水情。与此同时,江苏全省各地纷纷创新机制,打造河湖治理“一地一策”样本。

  在徐州铜山区与安徽宿州萧县的交界处,故黄河干流宛若一条碧绿的玉带横穿两省,两岸田野如同玉带上的翠绿宝石,漂亮的民居点缀在玉带与宝石之间,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画卷。而这一切与故黄河干流流域的两省多地共同推行的机制、悉心治理和共同爱护有关。

  “跨界水体的治理和保护一直是水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然而,管河治水最难的是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协作联动,常常由于自唱‘独角戏’,导致河流治理管护不到位。”铜山区河长办主任郑义军介绍,为保护河流,建设幸福河湖,2021年铜山、萧县两地聚焦治理难题共同发力,签订了跨省界河流共联共治合作协议,设置“五联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联合保洁、联合治理、联合执法、联合监测。联合河长制的建立,突出流域生态保护的系统性,有助于解决擅自占用水域岸线、破坏河湖工程设施、违法取水排污等问题。“不仅两地河长共同巡河,平时我们也及时沟通,联合共管。”郑义军说,故黄河成了水清岸绿的生态河,也成了两地的友谊河。

  其实,在一体化的背景下类似的案例在江苏比比皆是,仅在徐州,为实施跨地区河湖治理,徐州持续完善跨界河湖共治共享顶层设计,与山东济宁签署跨界河湖管理保护沟通联系协议,与山东济宁微山县在全国率先建立边界河湖治理联动机制,为破解省际边界插花地段河湖治理难题展开了有效探索;与宿迁市联合制定省内首个环保立法协作项目“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截至目前,徐州全市县、镇已签订跨界河湖共治协议86件,实现市县镇三级河道全覆盖,设立8个跨县界和4个共考市级断面,上下游治河护河责任更加明晰。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