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
以“五大体系”力保防汛安澜,以区域治水畅活现代水网,以幸福河湖建设提升城乡水生态环境,以优质服务探索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年之际,笔者一行沿着总书记的脚步,再访这座江海之滨的近现代第一城,看南通如何发展水经济、做活水文章,全面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
滨水固防 “水卫士”筑牢江海屏障
夏至时节,漫步在五山地区滨江生态岸线,百舸竞帆的气势尽收眼底。作为南通践行“两山论”的重要地标与靓丽名片,五山及沿江地区不仅发挥着城市“生态绿肺”的重要功能,也是城区长江防洪的重要险段之一。
“此处是长江的最宽江面,左右岸相距近8.8公里。”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放眼远望,滚滚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奔腾入海。近处,一段石头砌成的细窄堤坝笔直伸入江中,将一波波袭来的浪花消解无踪,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水下监测,确保江堤险段防汛安全。
“这是百年前张謇先生邀请荷兰工程师特莱克修筑的丁字坝,至今仍能有效解决‘塌江’隐患。”南通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介绍,南通滨江临海,历史上经常遭受暴雨、台风等强对流天气侵袭,兴建水利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
6月初,一场大暴雨洗刷了通城。南通市迅速启动排涝,位于长江大堤上的小洋港闸连续排水17小时,排水量81万立方米,有效确保了五山区域防洪安全。如今,五山内陆水系已全部相通,运用控制闸可实现全域调控。
通州湾,地处长三角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战略支点,也是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点。
沿着海堤公路飞驰,一边是海天一色的滨海风貌,一边是厂房林立的产业园区,一座座凭海临风的高端临港产业园,构成通州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标记。
“最美岸线”也是“最强防线”。东安园区纳潮闸河整治项目、东安新闸至遥望港闸段海堤加固提标工程、水利工程智慧管控项目、绿色化工拓展区水系建设……近年来,南通市水利局逐步构建通湾海堤区域现代水网,在实施沿江沿海生态带工程过程中,同步对344公里江海堤防防洪标准进行提升,目前已基本形成水系连通、高低分开、引排有序、运行高效的畅流活水新架构,86.3公里海堤防洪等级普遍提升至百年一遇。
据介绍,目前,示范区已实现对辖区37座涵闸集中远程控制、分级管理,服从市级统一调度,有效确保区域防洪排涝、调节水位、活水畅流,水资源调控效率不断提升。
6月11日,晴空万里,在南通市国债重点项目通启运河水利枢纽施工现场,工程车辆络绎不绝、施工人员争分夺秒,一场防汛演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通启运河水利枢纽是省、市重点水利项目,于2024年5月16日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1月底完工。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过闸设计流量270立方米每秒,总投资2.38亿元,是全市在建单体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通水验收后,工程能在主汛期投入使用,并将发挥防洪排涝的关键作用,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从多轮汛前检查,引入先进科技设备,积极推进堤防“岁检”,到依托智慧大屏,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监测水平,再到强化应急抢险力量……江海平原上,一张覆盖广泛、科学高效的防汛安全防线已织牢织密,为城市的欣欣向荣铸就坚固江海防线。
以水兴城 “水管家”畅活江河水脉
宜山宜水,宜居宜业。在如皋市长江镇,一抹绿意正以江水为墨、以自然为布缓缓铺展。全长5.5公里的如皋龙游湾长江两岸,集观江平台、休闲驿站、江滩石溪、湿地花海等多功能于一体,因景色优美,龙游湾和堤顶路先后获评“水韵江苏·长江百景”“江苏‘美丽农村路’样板路”。
近年来,如皋市严守长江岸线保护、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先后推进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沿江岸线整体绿化造林等工程,进行长江如皋段沿岸生态修复,将昔日的工业岸线转化为生态绿廊。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谈及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探索,如皋市水务局工作人员颇有感触,“清退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持续开展绿化景观提升、生态修复等措施,不只是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更是‘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良机。”
如今,凭借优质的生态区位优势,龙游湾不仅参与各地区域合作和交流,更将目光投向全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入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企业,并助推企业申领“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
不只是龙游湾,从化工围江到最美生态岸线,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正悄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水经济新形态,也赋予了南通全新的“烟火气”——
在五山滨江生态岸线,过去沿江工业区和大量的江鲜鱼鲜饭店已消失不见,园区积极探索“两山论”价值实现机制,融合开发了一系列诸如“慈航狼山”水上游、滨江“幸福驿站”、江豚湾、滨江啤酒节、文旅嘉年华等水经济活动。五山滨江已成为南通市一张靓丽的对外名片,近1000万人次现场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幸福生活。
在通州湾海豚湾公园,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成为“网红地标”。这里有迷人的海岸风景,凭着电影《消失的她》相似的取景,吸引许多市民驱车来访。如今,这里经过提升改造,优化了亲海进出通道、海堤挡浪墙,新建停车区、休憩点、彩虹步道、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打造出通州湾露营、观海、打卡、骑行、休闲的新地标。
从城市到乡村,滴水牵动民生。“过去这河里是一滩死水,什么垃圾都有。”家住如皋市丁堰镇的69岁党员娄嘉泽指着家门前的小河,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河道治理好了,水清了能流动了,还种植了一片片绿化景观,河岸也复绿了,大家都很自觉爱护河道。”
“通过控源截污、疏通水系、增设渠道放水口、生态化改造河道等一系列措施,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农沟和等级河道,建设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水体在‘河—渠—田—沟—河’循环流动。”南通市水利局河长制工作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创新做法实现了尾水氮磷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农村水体的活水长流以及农村河网对外围骨干河道的基本零排放等多个目标。
与此同时,面对日趋见长的生态河道规模,如何实施节支省本可持续的长效管护?南通市各地水利系统也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成功探索出海门“以河养河”、启东“发包适养河,管护零支付”、南阳镇元祥村“以鱼护水”、东陈镇“艾草护坡”等一批农村生态河道节本增收长效管护经验。以启东元祥村为例,该村荣光、八桥两条河,每年为4个低收入承包户各增收5000多元渔获,又为村里省下2万多元保洁费。
5月23日,《平原河网小流域农田退水资源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江苏省水利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目前,该成果在如皋市文池等13个小流域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
一江活水进城、满城清水归江。区域治水构建的现代水网,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水动力,为畅享生态红利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四五”期间,南通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四化”治水理念,以区域治水为抓手,初步构建了纲网清晰、高低分开、引排有序的全域自然活水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区域治水已累计覆盖5000平方公里。
亲水引商 “水红娘”激活消费引擎
今年五一,一场“苏超”联赛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和“增量”,更为江苏十三城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在全胜榜首“南哥”——南通市,一个名为 “小洱海”的江边生态休闲消费场所在互联网平台火爆出圈。
落日余晖洒在开阔的江面上,近处是摇曳的芦苇和自由飞翔的水鸟,远处货轮往来,呈现出一幕长河落日盛景。“去年十一月,我们偶然开车路过江堤,正好看到了壮美的江上日落,就决定要在这里直播,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胜景。”在振兴西路裤子港闸江堤公路边,“民姚咖啡”的创始人王秀丽介绍。
清明到“五一”期间,这条江堤公路已成为了一条民间自发形成的休闲消费地,每天驱车前来享受慢生活的人络绎不绝,不足十米宽的江堤公路热度不断攀升,吸引了不少媒体前来报道。
近年来,南通市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市像“小洱海”这样的滨水空间数不胜数。在城市建成区,引进“河道公园”理念,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见空插园,见空插绿,构建集防洪排涝、自然活水、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魅力水岸。在农村,大力推进农村水系连通和水环境改造工程,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超过60%。一条条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成为一处处“流动的风景”,让老百姓乐享家门口的“小幸福”。随着人气的“积攒”,这些滨水空间受到许多商家的青睐。
在崇川区,通吕运河畔、曙光闸旁,自然生成一条500米长的“夜市经济”,成为周边居民纳凉好去处;
在启东,启东农文旅产业布局依水“嫁接”,初步形成了滨江生态绿廊、沿江海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古典文化景观带等5大旅游版块。港城吕四从去年“五一”起拉起烧烤一条街,242个摊位成了年轻创业者的大显身手之地。
在海门,謇公湖生态公园日趋成熟,区域内的足球小镇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档,焕发新颜,成为体育运动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文旅先驱。
在通州,位于江中心的开沙岛,南通洲际梦幻岛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户外主题度假区,集大型的集科幻、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商务、观光为一体,是房车露营、会议服务、团建拓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一场场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在这个盛夏,在南通的河边、在江边、在海边“绽放”,勾勒出极具人气、商气、烟火气的夏日商业图景。
“美丽的河边能成为火爆的消费场所,水环境提升能带来消费的提升!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目前,南通市水利局在积极研究一整套水利促消费举措,充分利用水利风景区、沿江沿海生态带、水利遗址等载体,通过推介水旅精品线路,开发水利特色科普研学课堂,打造江海特色滨水户外运动空间、举办节水文创产品设计等活动,以“水利+”模式串联文化体验、商贸消费、旅游经济,塑造“水韵通城·乐享江海”品牌。
南通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对于这种新生的水经济形态,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公安、水利、文旅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做好配套服务及安全警示工作,全面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点水兴业 “水会计”助力企业腾飞
“今年是水资源费改税第一年,特别感谢水利局的同志,第一时间与税务部门向我们系统介绍相关政策,指导我们规范填报取用水户基本信息”;
“市水利局一直大力推广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和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鼓励我们根据用水审计和水平衡测试结果,挖掘节水潜力,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我们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很多企业用水水平还不够高,产品用水单耗还没有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要求,有些行业还没有用水定额标准,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得到帮助”;
……
这是在今年5月12日,南通市节水技术创新工作座谈会上非农业重点用水户代表的发言。
为做好这次费改税,市水利局主动对接税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水资源税政策宣讲、节水产业发展推介等活动,甘当“水保姆”,耐心指导自备用水户水效达到国家定额先进值的企业开展申报工作,促进企业节本增效。目前,全市已有15家企业获得减税资格,累计可为企业减轻负担300万元。
同时,指导企业根据《江苏省水效提升扶持方案》积极开展节水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南通电厂含煤废水系统新建沉淀池升级改造项目和江苏华电通州热电有限公司200兆瓦级燃气机组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技术改造项目年节水49.82万立方米,获得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水效提升项目奖补100万元。南通供电分公司通过管网改造,年用水量由原先的21.5万吨下降至13.5万吨,直接减少水量流失8万吨,减少水费支出23万元。
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核心载体,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2025,南通水利营商环境又出新举措,通过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等措施,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效激发水利市场活力——
1月,南通市长江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试点3个项目先后获得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困扰沿江企业的前沿码头疏浚难的问题正逐步解决;
2月,《<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表(试行)>适用情形及流程》出台,简化重大项目涉水审批流程,为招商局重工、海太长江隧道盾构等8个重大项目办理了审批手续;
4-6月,对沿江117家企业开展全面摸排,完成了启东中远海运、象屿海洋装备、开发区千红石化等11个长江维护性疏浚(砂石不上岸)项目项目审批,不仅维护了长江河势的稳定,还帮助企业节约了审批成本。
此外,南通市水利局还建立“首席服务员+项目专班”双轨推进机制,实行“一企一档、一项目一专班”精准服务。一季度对接韩通码头及海工坞项目、苏通二通道、如东金牛码头项目等,与企业建立问题联解机制,化解重大项目堵点。编制《涉水企业服务手册》等政策工具包,推出“水权贷”融资新模式,共发放贷款590万元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在全省率先实现16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水土保持、洪水影响区域评估全覆盖,112个项目共享成果,节约成本1168万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南通水利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发展大局,勇挑重担,创新突围,以水兴农,依水兴商,当好“水会计”,精算节水账,全面支撑保障水经济新业态发展。
“目前河道有倒流,下游高河道持续升高”“请协调置换河道”……日前,洋口港工业原水水质协调群里,取水泵站管理员正向南通金红叶水环处处长发布水质提醒。
据介绍,金红叶是一家造纸企业,用水量需求量较大。当水道水质波动时,如东县水务部门就会联系环保、海洋、水务等多个部门,及时调水置换河道,为企业可持续经营提供保障。
“水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如东县水务局副局长介绍,如东水务部门以“管家式”服务,全流程做好水利支撑保障。在企业建厂初期提供大量水文资料和水质数据,并定期对水道水质进行监检,为企业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提供了大力支持。企业投产后,水务部门及时监测反馈水质变化及趋势,确保了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年”任务部署,积极践行专班专策专责“三个专”工作法,“保姆式”服务企业,让企业安心、放心、满意,为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南通中心奥特莱斯等一批规模大、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快速顺利落户南通提供坚强水利支撑。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底盘’与‘引擎’。”南通市水利局局长表示,“两山论”为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水经济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南通市水利局针对水利助力高质量发展已组建3个专班,就水经济发展、水利促消费、水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推进。
通江达海的豪迈大气,海派风情的温婉细腻,赋予了这座城独特的气质。随着“两山论”实践的持续深化,南通已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破局,正迈向第二个万亿目标,紧扣新质生产力,向海图强、向新提质,阔步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