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我在长江守堤防
2025-05-07 09:5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中国水利、江苏水利  
1
听新闻
他们,是江河脉搏的感知者,用数据记录暴雨洪水;他们,是洪水中最美逆行者,用担当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是水库的守护者,是堤防的守望者,是水闸的指挥家。

他们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他们踔厉奋发、迎难而上。从水库大坝到田间地头,从河道清淤到水毁抢修,他们舍“小家” 温暖,只为护“大家”安澜。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治水必躬亲;他们以江河为家,用平凡之躯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

在长江南京段,一群来自长江河道管理处的水利青年在堤防一线坚守15年,朱春光,便是这群青年中的一员。


堤防一线坚守青春无悔

晨雾未散,朱春光已带着巡堤记录本走向江岸。2011年盛夏,他与十余名水利青年走出校园,直奔长江南京段防洪能力提升建设战场,这群年轻人从烈日下的施工员成长为技术骨干。十五载春秋,朱春光用脚步丈量着江堤的每一寸肌理,“徒步拉网式排查”是他刻入习惯的坚持,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放过一个巡查盲点。近年来,水利青年们共发现并处置堤防裂缝、白蚁隐患等上百处。他们还参与解决了地铁、隧道等重点涉河穿堤工程重大安全隐患5项,确保长江南京段堤防安全平稳运行。


科技利剑破开传统桎梏。地质雷达化身“堤防听诊器”,无人机变身堤防“天眼哨兵”,瞬变电磁技术扫描堤防地下隐患,遥感图斑动态监测系统如同堤防“千里眼”。这支青年队伍,正用算法重构堤防“生命体征”,让千年水脉在数字世界里焕发新生。近年来,这支青年队伍连续获得南京市水务系统工作先进个人十余人次,朱春光也获得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表彰。

防汛战场淬炼青春担当

2020年的夏天,疫情阴霾未散,长江南京段又遭遇超历史洪水。为做好汛前河势分析工作,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成立安澜长江河势监测突击队,作为队长的朱春光带领青年突击队员们"双线作战",在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大考面前交出了优异答卷。他们争分夺秒推进长江河势分析工作,抢在汛前完成了长江南京河段19个重点岸段、131公里的河势分析工作,及时向沿江8区防汛机构报送14份河势分析测报,为长江防汛准备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超历史洪水过境,长江南京段堤防出现二十余处渗漏、管涌等险情,朱春光带头驻守江堤两个多月,用沾满泥土的足迹丈量责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守望平安。他们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指导险情处置,迅速控制险情,确保长江南京段堤防安全度汛。因此,朱春光荣获“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称号,其带领的长江河势监测突击队荣获“南京市级青年文明号”。

创新引擎驱动智慧管护

在朱春光的工作手册里,“创新”二字始终高亮标注。面对长江南京段堤防战线长、管护任务重的挑战,朱春光带领水利青年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为河道管护注入新动能。他们完成多项省、市级科技课题,制定河势分析数据库技术标准,推动河势分析工作智慧化分析工作。他们开展长江南京段堤防“天空地水工”一体化动态监管技术研究,探索无损检测技术对薄弱堤段及穿堤设施的智能化巡检,实现了多源数据同步采集分析与堤防健康快速诊断。结合堤防管理需要,他们自主研发智能化堤防管控设施,集成管理设施远程控制、管理标识跟踪定位等功能,试点堤防智能化管理。


这支平均年龄仅35岁的青年团队5年来培养出5名高级工程师、4名中级工程师的成长密码,就藏在夜晚会议室的灯光里,写在江风吹皱的图纸上。从防汛前沿到生态战场,从技术创新到治水实践,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水利青年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正如那奔流不息的长江,这群青年治水人,永远在守护堤防安澜的道路上澎湃向前。

标签:
责编:苑青青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