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点滴聚江河 水韵绘新卷——推进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江苏路径”
2025-03-18 09:28:00  
1
听新闻

节水,是治水棋局上的关键落子,也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首要环节。发展节水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近年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发展节水产业的指示精神,抢抓节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节水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江苏节水产业市场主体总数达1.2万余家,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秀,为江苏发展节水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要素保障、良好的环境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高位引领 推动节水产业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江苏狠抓各项节水管理工作,通过节水管理工作与节水产业发展融合共促,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江苏工业基础规模雄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众多,为节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在2016年《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中,江苏就提出要鼓励支持发展节水产业,明确发展节水产业的相关要求与路径。此后,先后配套制定了《江苏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江苏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为推动节水产业发展提供法规政策引导。

“瞄准世界节水产业科技前沿,以节水产品研发设计和节水咨询服务为引领,大力发展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农业节水灌溉、智慧节水等领域的制造产业,做大做强节水规划、咨询、设计、监测等各类节水服务业。”2024年8月23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联合发布《江苏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通过强化节水产业发展目标牵引,系统谋划20项主要任务,协同推进节水产业发展。

从污水处理回用、水泵阀门管材制造、计量监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除尘洗涤等工业工艺节水技术,到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备的制造安装;从生活节水器具生产、市政管网漏损治理,到节水咨询服务、节水信息化平台研发、合同节水管理服务和节水绿色金融服务……近年来,江苏不断构建完备的节水产业链,推动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各领域节水产业主体全覆盖。

机制创新 壮大节水产业规模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的上空俯瞰,清澈的湖泊和河道交织环绕着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厂区,一幅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画面映入眼帘。

在这里,两座污水处理厂和124个水循环系统,每天能处理4万吨污水,相当于16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废水经过预处理去除悬浮颗粒物,再通过超滤膜和反渗透膜深度净化,达到回用标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甚至可以成为养锦鲤的池水。

永钢集团的探索与创新,是江苏大力推进节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不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新型节水设备研发与生产、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个主要方向,推进建设江苏(武进)节水产业园和江苏(宜兴)节水产业园,两个节水产业园重点规模以上企业超140家,年产值超130亿元。

2024年8月中旬,国际水协会世界水大会在多伦多召开,两年一度的项目创新奖正式揭晓。宜兴市的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项目,以“水质永续,资源循环,能量自给,环境友好”为追求目标,使城市污水得到综合利用,从一众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改变市场的水技术与基础设施类”金奖。

节水产业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壮大、未来产业的培育,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驱动。

江苏组建节水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各类企业取得节水相关发明专利2086项,实用新型专利5121项,软件著作权826项。

通过多维整合高端创新资源,成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批智慧环保领军型企业开辟以污水再生利用为特色的节水产业新赛道,创新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食品加工、生活服务等领域。

此外,江苏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推出“节水贷”绿色金融服务,支持节水型企业和项目。5年来,已累计发放贷款240多亿元,惠及290多家企业。

双向奔赴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江苏积极探索节水市场供需关系,采取引导用水主体增强节水内生动力、指导产业主体提升节水服务能力等方式,不断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此同时,江苏进一步挖掘全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潜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用足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江苏不断深化水价激励机制,实行分类水价、差别水价和阶梯水价,建立非居民用水单位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省级节水型企业实行水资源费八折优惠,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全面释放各类主体节水的内生动力。

水权改革是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探索,江苏已逐步实现存量水权向需求方有序流动,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优势得到体现——

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水权改革工作意见、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水权收储管理办法,完成136单取水权交易,盘活存量水权2.8亿立方米;试点建设“用水指标集中池”,探索丰水地区水权有偿获得模式。

成立全国首家“节水医院”服务平台,集成各类节水服务企业开设节水检测、设计咨询、装备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建设等“专科门诊”,提供节水“诊断”,启动编制200个高耗水企业“一户一策”水效提升建议。

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累计开展133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培育了以常工电子为代表的合同节水服务第三方。

…………

结合本省制造业和火电行业用水占比高的特点,江苏针对性地推广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构建节水项目储备库,实施水效提升。通过全面调查全省1264个重点监控用水户用水情况、节水改造需求,分析节水难点与潜力,进一步挖掘全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潜力。

未来,江苏将着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等手段,多维发力,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保护水资源,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2月21日

作者:程瀛 邹安琪 史晔

标签:
责编:李梦迪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