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关系江河安澜的兴邦伟业,这场调研划出重点
2024-04-11 21: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4月8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百年水利名校河海大学走访调研。他指出:要始终站在水利发展的最前沿,朝着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水利既关乎发展、又关乎安全,既关乎生产生活、又关乎生态。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修水利、兴水运、扬水韵,是江苏必须做好的大文章。

治水兴邦,锻铸“国之重器”

在中国,4.5万余条江河纵横交错、奔腾不息,给人们带了丰富的水资源。与此同时,水系分布不均、降水波动等水域特色,也让“治水兴水”成为从古至今无法回避的话题。

为护江河安澜、国泰民安,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世纪工程拔地而起。江苏作为著名“水乡”,千百年来,在治淮、治黄、治运中,积淀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为建设国家工程、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调研中,信长星通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综合演示平台观看演示。平台集成了海上钻井平台、机场人工岛、跨海跨江大桥、船闸枢纽、大型港口、核电站等,展示了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

世界最大规模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全球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

……

这些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第一”,都有着河海大学的参与。

信长星指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不仅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更是奋斗精神、民族志气的写照。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江苏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奋勇争先,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水利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水力机械是江苏大学的传统优势方向,该校设计研发的低扬程泵成为了东线工程的核心动力“心脏”,有超过70%的泵站采用该模型,有效降低了调水成本,可为南水北调节电上亿元;扬州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王牌专业之一,如今,江都水利枢纽一共有4座泵站,其中3座就采用了扬州大学研发的水力模型……

当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也正在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开足马力,争分夺秒。

科技赋能,创新春潮浪涌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时,充分赞许江都站“三易其址”的科学精神。江苏水利几十年的成果,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的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的结晶。

走进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信长星详细了解实验室组织架构和研究方向,参观水下机器人应用展示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大厅,并通过视频察看由河海大学发起并参与建设的全国水文专业第一个国家级实验站——新安江水文实验站,以及水利土木大型工程实验基地——牛首山科技园的实验大厅。

信长星表示,希望科研人员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潜心研究、探索创新,为守护江河安澜提供科技支撑。

巍巍河海,以水为魂,创新之路,永无止尽。从建成国内首个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到科研成果落地国家级智能网格降水系统平台;从深海探险、深蓝筑岛到全球气候应对、航道治理,近年来,河海大学的创新脚步愈发铿锵有力。

未来已来,驭水而至。立足丰富的水利技术应用场景,江苏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成果,打造水利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近5年来,江苏立项374个科研项目,涵盖了水文水资源、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河湖治理、水土保持、高新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18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11项技术列入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建成省河湖生态健康工程中心等4个省级工程中心和一批试验平台。

此外,近十年来,江苏还通过技术推介、技术交流、水利科技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科技推广工作,实施水利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0余项,促进水利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踏浪而行,培育当代“大禹”

1915年3月15日,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匆匆赶往南京,参加由他亲手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就是河海大学的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百年风雨瞬息而过,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到华东水利学院,再到河海大学,校名、校址几经更替,“兴学育才、治水兴邦”的历史使命却在一代代河海人的身上传承延续。

信长星在调研中先后参观了河海大学校史馆、张闻天陈列馆。他表示,希望河海大学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办学育人,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在人才培养上,河海大学屡出新招、巧招,从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发力,致力于引导学生成为推动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

——“本硕博”贯通一体化,开启高水平创新人才“直通车”。早在2018年4月,河海大学发布《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项目实施方案》。小班化教学、导师制培养、打通本硕博选课系统等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且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推出复合专业、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依托传统学科水利工程,河海大学申报并获批全国首批“水利+人工智能”复合专业——智慧水利。2023年9月9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顺利启用,将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方向,开设十大学院。可以预见的未来里,越来越多的河海学子将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水利行业之中。

——校友反哺,协同育人。在就业方面,河海大学更是抓住校友资源,以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联动机制为切入点,深度链接企业、校友、学校三方资源,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服务学生成长与终生发展。

除了河海大学以外,全省瞄准水利人才之需,打造科创平台,提升科研专项支撑保障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试行项目组负责制、兼职研究员聘任制,设立自主科研基金等举措,加大激励力度。

不少地方、科研机构也积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批勇挑大梁的现代版“大禹”。省江都管理处依托江都水利枢纽的既有优势,形成了师资水平高、课程专业性强、培训覆盖面广的特色教育培训体系,近期成功入选水利部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句容市水利局探索搭建“师傅带徒弟”平台,以传帮带的形式助力年轻人才增强本领。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通过技能比武的方式,配合“重点事+重点人”的培训模式,让青年人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