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你所不知道的“锦绣苏”·县域解码︱海安:无中生有的“枢纽”城
2024-04-01 16:10:00  
1
听新闻

凌晨3点,海安物流基地内,一列满载38车货物的中欧班列(海安—东盟)鸣笛启程,5天后到达越南河内;

中午12点,60吨麦芽、大米被装入集装箱,第二天随火车运往拉萨西站;

晚上9点,满载进口物品的货轮溯流长江,抵达串场河、通榆河、新通扬运河交汇处的凤山港;

……

这是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繁忙一日的真实写照,每天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里集散。立足长三角、辐射中西部、服务全中国、联通海内外,海安正在成为“四通八达”的大枢纽。

然而,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枢纽,是海安变的一个“魔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魔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海安位于南通北部,不临江,虽然有8.5公里的海岸线,但没有港口。曾几何时,与南通其他兄弟县市相比,海安发展的交通要素可谓“天赋平平”,曾一度被外界称为南通的“小六子”。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江海港口、舟楫之便,海安的出路在哪?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新长铁路开通,以及铁路机务段的设立,让敏锐的海安人嗅到了其中的机会。跳出县域思维,立身于更大的坐标系,视野豁然开朗——从位置上讲,海安西边是扬泰、北面是盐连淮,加上本就发达的水系和穿境而过的高速公路,一个连接苏中和苏北的“枢纽”跃然而出。

思路一变天地宽。海安大胆提出“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发展战略,启动建设10.8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园。短短几年,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布局,海安将区位劣势扭转为交通优势,走出一条“逆袭之路”。

“海安持之以恒,持续投入,咬定‘枢纽’不放,将一个个‘不可能’化为了‘可能’。”回望过去,海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崔剑感慨万千,“现在我们迈入‘高铁时代’,每天经停海安的列车100余列,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大城市;公路成网成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86公里;水运扩容扩能,连申线、新通扬线,一纵一横两条千吨级航道在海安交汇,水上高速优势尽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今再打开海安交通版图,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盐通高铁交会相逢,沿海高速、启扬高速穿越而过,574公里内河航道直通大江大洋……依托铁路、公路、水路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突破,海安实现了从“偏居一隅”到四通八达的华丽转变,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落户县级城市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海安”名副其实。

跨越山海,联通世界

日渐完备的交通条件,为海安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商贸物流产业园从建立初起就一直是‘枢纽海安’的主力。2023年,我们的多式联运数量再创新高,铁路物流基地到发量首次突破200万吨!”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郁江激动地说。

200万吨是什么概念?在内陆地区,一个中大型货场的发运水平是一年100万吨。2015年,海安铁路物流基地的到发量还是8.7万吨,2020年达到100万吨,再到2023年的200万吨,三年时间,实现了第二个100万吨的跃升,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大型铁路货场。

“园区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公铁水’无缝对接。”郁江介绍。园区布局了铁路物流基地、内河码头和公路干线网络,这样公铁、公水、铁水、公铁水等联运转运方式极其便利,内贸经过沿江各大港口,可达长江和沿海各地;外贸经太仓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可达世界各地。

多式联运,打通了海安物流的筋脉。郁江算了一笔账,联运可以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物流效率提高了20%以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初步估算,企业成本至少节省2亿元。目前,从海安铁路物流基地走货的国内外贸企业超过230家,助力了海安本地100多家外贸企业“借港出海”,海安也成功叫响“物流天下”品牌。

枢纽支撑物流,物流扩展枢纽。从腹地到前沿,海安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借助铁路优势,又先后开通了至越南、老挝方向的国际班列和至俄罗斯方向的接续班列,其中中越班列更是华东地区首个入图的勾连东盟班列。海安一跃成为对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与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四座设区市,共同拼出江苏中欧班列的宏阔版图。

“枢纽”产业,谋新谋强

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只是第一步。“有了枢纽,不能只是收点物流转运费,还要让它转化为产生更大效益的产业优势。因此,我们不断拓展园区主功能,谋划‘枢纽+’,在原来的多式联运上,又增加了保税物流、现货交易和期货交割三个功能,期货交割与现货交易的联动发展,吸引了一大批综合交易平台入驻海安。”郁江说。

2023年10月,江苏季铭国际塑料城在海安商贸物流园举行奠基仪式,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是集塑胶原料现货交易、仓储物流、保税交割、供应链金融、研发检测及信息网络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我们在广东有一个塑料城,一直想扩大发展,对塑料行业来说,交通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季铭国际塑料城董事长莫海峰介绍,塑料城相当于一个大集散中心,需要汇集大量原材料,再分散出去。“我们选址紧靠保税仓和期货交割仓,无论是生产国内塑料还是进口塑料,都非常方便,还能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

塑胶原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可以带来石化企业、代理商、贸易商、物流企业等上下游配套,促进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塑料城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带动5000人创业、就业,为海安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枢纽可以无中生有,产业也可以无中生有。海安沃野丰田,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强县,拥有浓缩为“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蛋、一条鱼、一根丝”这15个字的优质农副产品。如何扩大这一农业优势,海安抓住了机会。2023年10月,盒马食品智能产业园落户。这也是海安紧抓“枢纽优势”向“物流优势”“产业优势”逐层转化的一个缩影。

签约当天,盒马冷冻面食智能工厂率先落地,依托盒马新零售供应链优质资源和海安物流及农产品产业,海安“上海卫星城”“城市大冰箱”的食品供应基地形象更加凸显。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如今的海安正以枢纽为弦,奏响产业发展强音,迎接下一个增长极。

联合调研组

总策划双传学顾雷鸣

总执行焦建磊林康杭春燕

成员蒋林 戴军农彭雷贾轶男孙晨 强慧娟 徐春晖孙秦旺 费念渠郭凯伟

图片海安融媒体中心

标签:
责编:强慧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