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何以示范 强县解码︱常熟:新时代“碧溪之路”,常创常新
2024-03-03 12:1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常熟,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遐迩的“沙家浜”故事发生地,更是自古以来的江南富庶之地。

上个世纪80年代,常熟农民以一件羊毛衫起步,探索出乡镇工业的“碧溪之路”。40多年过去,如今的常熟,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第四,位列科技创新百强县第三、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榜第一……2023年,撤县设市4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常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履扎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

坚持制造业立市,抢抓每一轮产业发展机遇,加速产业攀高逐新,加快创新赋能驱动,常熟不断竞逐新赛道、塑造新优势,丰结“产业之果”。

科创为领,传统产业生机盎然

“一根丝”“一辆车”“一件装备”,是常熟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占了经济“半壁江山”。2023年,常熟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完成规上产值3033亿元,增速超规上工业3.9个百分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常熟传统制造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情况。”在接受新江苏传媒记者专访时,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表示,过去几十年,常熟已实现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嬗变,站上新起点,要实现制造业“强家”,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常熟服装产业的标志性企业,波司登集团率先走出了转型之路,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全程创新,让“一根丝”在“经纬”之间“布满全球”。

“比如,我们去年推出了高鹅绒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系列,运用独家研发的热湿力平衡系统等科技,实现了羽绒服跨季节、多场景穿搭。”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华介绍说。公司还与国际知名设计师、设计机构强化合作,“圈粉”年轻消费群体,让羽绒服不“过时”。在生产和配送环节,波司登还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行业领先的智能配送中心,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达到了90%。“我们已经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自动裁剪、零件缝制、自动充绒、吊挂组装、自动分拣到出厂整个生产质量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决策,全面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低碳化为方向,常熟的“一辆车”加速向新能源整车、“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智能座舱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驶向新旧动能转换“新高地”。

千顾汽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常熟汽车产业中的新军,核心竞争力是“线控底盘”,主要用于智能驾驶,这项技术过去长期被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把控。“我们已全方位掌握线控底盘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拥有全系列产品布局,保持着国内自主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出货量第一的成绩。”公司总经理董明哲说,“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产业规模化升级,在国内外市场抢占更大份额。” 始创于1996年的常熟汽饰集团则瞄准智能座舱,通过与智能中控系统、5G车联网系统等企业开展合作,加快转型步伐,引领智能汽车发展新趋势。

在“一件装备”上,常熟则以“新研发”为抓手,抢入新板块。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主要开展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和碳纤维制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研发。“我们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为立身之本。”公司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川介绍道,他们将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都落在了常熟,实现科研生产两手抓。“集团研发人员超过200人,占到总员工的10%,大部分为硕士学历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基于需求的研发和创新,让我们的产品在全球享有良好声誉。新年伊始,公司的订单就已排到了2027年。”

求新向新,新兴“赛道”添薪蓄能

-8.5分贝!全亚洲最安静的地方!

“苏州·中国声谷”声学联合检测中心,消声实验室里“最安静的瞬间”正成为常熟最“热浪翻腾”之处。

2020年,常熟市政府“牵手”中国声学学会、南京大学共同打造“苏州·中国声谷”。现在,声谷共引进150多个声学产创项目,总投资超270亿元,成为常熟开放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

“目前我们布局了五大产业前景好、增长势头迅猛的新兴产业,分别是新能源、声学、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周勤第表示,这是常熟研判未来发展空间和自身产业基础之后,确定的重点产业方向。

五大产业中,声学产业极为亮眼。“苏州·中国声谷”拥有全消声、半消声和混响室等12个功能各异的实验室,其中,铺满吸声材料、底部镂空设计的全消声室最为奇幻。“这个消声室主要为汽车、建筑和电声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服务。”中心负责人鲁强兵介绍,一些新产品对声学检测的需求很高,动辄花费几百万,前景广阔。“我们已为4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声学检测技术上引领行业标准,让常熟成为‘声之城’,让‘好声音’响彻全球。”

最新数据显示,常熟新能源产业是苏州以及江苏省在未来产业布局中氢能产业集群发展的领先者,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光伏、锂电、氢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70亿元,产值占比位列苏州第一。占地105亩,由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江苏重塑科技,是氢能应用企业的典型代表,也是该公司在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基地。“我们拥有自动化和柔性生产线两条产线,可定制化订单,年产能超5000套。其中‘镜星’系列产品已在重型卡车和公交车上得到应用,相比燃油和电池更绿色环保。”公司产品导入高级项目经理胡睿说。

依托于服装产业兴起的直播电商,让常熟的数字经济独领风骚。全市直播带货主播及账号超万个、新零售数字品牌超千个,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100亿元,电商竞争力全省县市第一、全国第六。2023年,常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至7.3%左右。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常熟聚焦电子材料和高端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柔性OLED显示相关材料,做大做强覆铜板、半导体设备、印制电路板等优势产业,形成常熟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集群。例如常熟立讯智能科技,是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企业,也是常熟近年引进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标杆项目。公司主要通过提供高品质的AI服务器和解决方案,助力提升智算中心的计算能力和效率。

常熟生命健康产业,立足生物医药、高端器械、医疗服务的“三轴联动”共同打造集群,而且科技含量高。一家生产高端器械的公司,其推出的“可降解镁金属闭合夹”,成功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上市。这种金属闭合夹,植入患者体内后一定时间就可以被吸收,不用再进行二次手术取出,大幅降低患者病痛。现在,常熟生命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达56家,年产值约123亿元,并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

闯创突围,加速出海“卖全球”

新发展格局下,传统产业稳住基本盘,新兴产业迸发新动能,常熟还坚持国际化战略,支持企业既“卖全国”又“卖全球”。

位于常熟经开区的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公司于成立之初,就瞄准了国际市场。公司董事长季俊“一人一包一路行”去北美开拓市场的故事一直是业内的美谈。“30多年的发展,常润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千斤顶生产基地,商用千斤顶产品覆盖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美市场份额的60%是由常润占据的。”常润股份常务副总经理祝伟说。

外向型企业不断拓展发展方向寻求新突破时,一些原本专注国内市场的本土企业也加大“出海”步伐。作为智能化高精度电能热工装备制造企业,常熟本地企业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跟随新能源车用电池、储能电池材料等客户的脚步,同步启动了全球化战略。“目前我们已在韩国设立了博涛子公司,今年还计划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日本大阪、新加坡和墨西哥分别建立研发服务中心和销售中心,更好地打开国外市场。”公司董事长霍李均说,海外设立子公司可以让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紧密衔接。

“卖全球”既是企业自主战略选择,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托举。

翻看常熟“十四五”规划,强化国内国际互联互通通道、培育开放型产业链、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形成高标准、差异化、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局面等内容一一在列,为常熟企业“卖全球”做好了顶层设计。

常熟市商务局副局长李薇告诉新江苏传媒记者,通过常态化组织中小微出口企业外贸政策宣讲会、“走出去”海外利益保护政策宣讲会等各类培训,常熟不断提高企业向外要增量的意识。为加大企业的海外“曝光度”,常熟积极鼓励企业境外参展,明确给予企业展位费不超50%的补贴。仅2023年,常熟企业共抱团参加了21个境外展。

值得一提的是,常熟产品能“卖全球”,还得益于全国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企业端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它通过操作的便利性、一站式的综合服务降低商户开展外贸出口的学习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这个平台目前已服务全国1.4万家中小企业。

多年深耕国际化业务,加上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平台经济崛起,常熟敏锐地嗅到跨境电商的巨大商机。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服务中心相继落地常熟,助力本地企业跑出“出海”新速度。阿里巴巴国际站已为常熟881家企业提供服务,覆盖纺织面料、服装、商超设备、无纺纺织机械、汽摩配、家居园艺等行业,2023年,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约16亿美元。常润股份在自己多年的销售渠道上,于2020年建立跨境电商零售B2C业务,在洛杉矶和底特律建设了海外仓。融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让不少本地企业通过常润平台向海外销售产品。“一年不到,我们就帮常熟一家瑜伽垫生产商在北美主流电商平台卖到了平台热销榜。”常润股份电商部部长黄超介绍。2024年,常润股份立下了完成跨境电商B2C出口50%以上增长、服务企业超过100家的目标。

政企协同、不断挖潜,常熟的经济“触角”持续向海外延伸。2023年,常熟实现“卖全球”的企业共有3800多家,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508亿元。

2024年,常熟已经精心谋划“展会+贸易+投资”系列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对接RCEP、CPTPP等协定,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合作,借力“中国·沙特中心”、中国常熟“一带一路”(巴基斯坦)中心等平台,千方百计抢订单、拓市场。

面向未来,周勤第用“八个突围”描绘常熟发展的蓝图:整车要向新能源突围、汽车零部件要向智能化突围、新能源要向新技术突围、化工园区要向绿色高效突围、市场开拓要向网络交易突围、重点企业要向生产性服务业突围、传统产业要向创新转型突围、文化旅游产业要向品质化突围。

“闯”和“创”始终是常熟发展的关键词。

变化的是时间,传承的是精神。如今的常熟,以奋进再出发、矢志走在前的定力和决心,延伸新的“碧溪之路”,谱写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联合调研组: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执行 焦建磊 林康 杭春燕

成员 张啸 谢昆 戴军农 张妍妍 许海燕 陈澄 周永金 苑青青 黄泽文 高波 吴家俊 胡秋阳

图片 常熟市委宣传部

标签:常熟、科技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周永金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