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对话强县书记︱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坚持“高位均衡”发展,争当绿色转型示范
2024-01-02 11:0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探寻县域发展密钥和善治之道,尤具深刻意义与特殊价值。

从“昆山之路”到“张家港精神”,从扩权强县到新型城镇化,从城市群经济带到区域一体化,县域始终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主战场”。近日,新华日报社联合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组成调研组,启动“何以示范·强县解码——江苏县域发展调研行融媒体行动”,沉浸式探析江苏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既解过去发展之道,也谋未来发展之策。即日起,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等同步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山、氿、城相依,科、产、城、人相融,宜兴山明水秀、文脉绵延,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宜兴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绿色转型之路。

作为无锡乃至全省生态禀赋最优的板块之一、江苏县域发展的“模范生”,宜兴让“绿色”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城市发展和富民增收的“底色”。近日,“何以示范·强县解码”江苏县域发展调研行融媒体行动调研组走进宜兴,与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面对面,深度探寻县域发展密钥、善治之道。

产业、城市、生态、文化、民生高位均衡发展

记者:作为宁杭城市带中心节点城市、江苏“南大门”、无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重要一翼,目前宜兴发展有何特点?

封晓春:宜兴市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6.6万、常住人口129.2万,下辖13个镇、5个街道、3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宜兴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产业、城市、生态、文化、民生“高位均衡”发展。

宜兴是朝气蓬勃、创新转型的产业绿洲。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享誉全国、引领行业,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聚链成群,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宜兴是历史悠久、文脉厚重的江南名城。拥有7000多年制陶史、2000多年建县史,紫砂文化独步天下;历史上曾出过4位状元、10位宰相、500多名进士,近现代先后走出两院院士32人、大学校长100多人、教授学者1万多人,素有中国陶都、教授之乡、书画之乡等美誉。

宜兴更是山水交融、生态宜居的秀美之城。“三山两水五分田”,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村庄连片、田园纵横,自然风光秀甲江南,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正朝着长三角最美生活“后花园”、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奋力迈进。

厚植绿色基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

记者:绿水青山多、生态环境好一直是宜兴最有代表性、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宜兴在推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上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封晓春:这几年宜兴的生态环保和绿色转型工作,我们主要是突出问题攻坚、产业转型、制度完善、优势转化、责任落实并重,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通过宜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我们总结了四方面工作经验。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域全程全要素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坚持专项整治和工程措施“两手抓”、岸上和水里“共治理”,从源头出发,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强化铁腕治污。即使面对稳增长、促转型“双重压力”,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以壮士断腕、攻坚拔寨的勇气和定力根除影响环境质量的隐患和弊端,特别是坚决取缔“散乱污”企业和落后产能,顶住压力建成太湖一级保护区“无化区”,切实提升了源头治理能力。

三是强化绿色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增效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创新驱动强劲引擎,加快走出一条环境优化增长、生态促进转型的发展路径。

四是强化生态赋能。全力做好生态优势转化文章,依托秀美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一批多功能创客空间、科创小镇,集聚一批高品质创新载体、研发项目,以生态优势赋能旅游经济、科创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存量促增量,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记者:宜兴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前茅,但和周边区域相比,产业相对薄弱。目前宜兴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通过新的增量来推动产业转型?

封晓春:宜兴产业体量最大的是电线电缆产业,这也是宜兴的地标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电线电缆包括其上下游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兼并重组,促进电线电缆产业全面优存量、提质量,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拥有较高的“江湖地位”,我们有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也有各式各样的“独门秘技”。随着“双碳”战略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拥有良好前景。

宜兴是“中国陶都”。宜兴陶瓷有五大品种,我们称之为“五朵金花”,分别是紫砂、精陶、均陶、美彩陶和青瓷。此外,宜兴在耐火材料、工业陶瓷、新型陶瓷和陶瓷配套产业等领域也积蓄了一定实力,打造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尽管陶瓷是传统产业,但随着高精尖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陶瓷耐材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也会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

面向未来,宜兴产业发展中的存量部分要稳住“基本盘”,同时拓展新的增量来推动产业转型。目前,我们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新能源、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三类产业。

宜兴新能源产业体量大,尤其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电池等方面,我们正陆续引进新的项目。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我们拥有良好基础,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硅片技术在世界排名靠前。在材料方面,未来我们也将重点发展光刻胶,包括一些电子化学品等。

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宜兴的自然禀赋与生命健康产业特质十分契合。目前我们已经拥有阳羡溪山、窑湖小镇和大有秋等多个百亿级文旅康养项目,同时还涉及了高端诊疗、心灵康养、医疗以及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细分领域,生命健康产业必将厚积薄发。

宜兴产业发展的布局是构建“3+3+N”现代产业集群,即3个传统优势产业、3个新兴产业加若干个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通用航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点“绿”成“金”,探路“全能冠军”

记者:在点“绿”成“金”的多年实践中,宜兴成功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新路径。您认为应该如何平衡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加快绿色转型?

封晓春:放眼全国,宜兴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做得较好。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来看,宜兴核算是2000多亿,与GDP比值基本是1:1。宜兴在保持高GDP的情况下,含绿量也很高。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现在生态好一定是优势,后续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会比早发展产业的地区后劲更足。从开发强度看,原有的企业当时引进来容易,要腾退难度很大,而且代价也不小,将其腾退出来改造为产业综合体或生态空间就更难。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生态建设与“腾笼换鸟”互促并进,就能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后劲,也能释放出比其他地区更大的潜力。

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宜南山区,灰尘满天飞,树叶上都有厚厚的一层灰,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粗放的发展模式曾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在太湖水危机后,宜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醒悟较早、痛定思痛,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大力推进环境治理、产业转型,下大力气把建材、矿山等领域所有的劣质和低小散企业全部关掉,如今的宜南山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文旅项目、科创项目纷至沓来。

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宜兴是较早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县市之一,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模式,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更大、空间也更大,特别是随着内外交通体系的加快完善、科创兴宜热潮的加速掀起、城市功能品质的不断提升,宜兴必将集聚更多优质资源要素,跨越赶超、决胜未来将更有底气和基础。

联合调研组: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执行 焦建磊 林康 杭春燕

成员 蒋林 席臻 郭俊 戴军农 张妍妍 王建朋 洪梦琪 周永金 唐磊 吴家俊

标签:宜兴;高位均衡;县域发展
责编:洪梦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