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由南京团市委主办、南京市少工委、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承办的2023年度“强国少年说”——“红领巾爱学习”诵读学传融媒行动自7月1日上线以来,获得了广大少先队员的热情响应,点击量超69万人次。即日起,“强国少年说”活动组将对征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分篇展示。今天让我们跟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徐雨彤同学,一起学习《大运河》。
大运河
少先队员们,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它跨越三千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习爷爷说:“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河道距离最长、工程规模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人工运河,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其中一部分至今仍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2020年11月,习爷爷在江苏调研时,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大运河是中国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是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载体。回望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的外运,日本及新罗的遣唐使来访,中国高僧鉴真东渡,外国使者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的游历都离不开大运河。作为一条人工开凿的长河,在时间上,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6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开馆以来,预约持续火爆,这也是“大运河热”在江苏的一个生动缩影。在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发布。一个数字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云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式亮相。
放眼江苏,苏州建设“运河十景”勾勒现代版“运河繁华图”,常州打造大运河工业遗产文化长廊,徐州推进窑湾古镇展现时代新貌,淮安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南通致力于推进唐闸古镇复刻旧时商贸繁盛……少先队员们,运河两岸,一幅古今交汇、人水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学习心得:读了《大运河》以后,我深刻地了解到保护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假期里,我特意去游览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感觉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运河的发展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把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