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页面 > 担当奉献 > 何海燕
姓名:何海燕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8年8月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单位:
江苏新华美溧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红色李巷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
追梦故事:

事迹简介:

服务乡村振兴、讲好乡村故事、挖掘乡村文化……当年轻人纷纷选择到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她偏要做一名勇敢的“逆行者”,坚定理想信念,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奉献乡村,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最美的风采。

她敢于担当,秉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座右铭,将人民幸福安康作为“返乡”工作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她忠于初心,一以贯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讲话精神,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上深耕创新,向世界讲好红色乡村的中国故事,以青春之名赓续红色精神、铸就红色理想。

她甘于奉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走深走实”工作法,积极联系群众、深入调研帮扶,踏实工作、春风化雨,让青春在基层一线淬炼中熠熠闪光, 先后获评“苏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优秀经营工作者”等荣誉。

事迹详情:

担当,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奉献,是青年最动人的赞歌。当年轻人纷纷选择到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她却选择了做一名勇敢的“逆行者”,怀揣“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理想信念,回到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她始终冲在一线,将基层工作与乡村振兴实践创意结合,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和“后备军”的作用,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现青春作为、谱写青春华章。

一、树好“青年榜样” 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2016年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启动“优秀青年返乡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形式,鼓励和引导本地优秀大学生报效家乡、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作为通安镇首批“返乡青年”,该同志立志将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奉献给基层。

在担任镇团委负责人期间,她带头成立“青春通安”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带领实施志愿服务8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6000余小时。工作中,她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组建以优秀“返乡青年”为主体的树山村返乡创客联盟——“树盟”,组织回乡发展的本土青年共商家乡发展、共建和美家园;带头成立“乡小青”志愿服务队,广泛凝聚吸收优秀“返乡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农场主等各类青年人才加入服务队,发挥青年群体在政策、组织、信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树山果农拓宽“树山三宝”(翠冠梨、杨梅果、云泉茶)销路,带动就业人数50余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她也对乡村投注了深沉的热爱。比如在通安镇树山村,她留下了最真挚的眷恋与牵念——那里有她放心不下的特殊家庭,几位留守独居老人成了她的“亲人”,工作之余她也时常关心老人的生活,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关怀,千方百计协调解决老人的家庭困难。善行义举不仅温暖着老人心,更感动了周边人。

二、传承“红色基因” 以红色故事激活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文化瑰宝,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她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红色理想”。随着2021年工作调动到又一个乡村——“红色李巷”,她也开始奔赴自己的“圆梦之约”。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她带领团队全心投入,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提炼红色文化精神,精心组织开发了《钟国楚——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李坚真——歌唱的革命》等20堂系列微党课;与溧水区党史办合作,整理编撰了《红色溧水日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红色力量,获评全省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奖、南京市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

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她从红色历史挖掘入手,在详实史料基础上创新转化为红色内容输出。策划推出了《沧海一粟——粟裕将军纪念展》、《苏南行政公署成立80周年纪念展》等专题展览,开发出“将军上党课”“沉浸式剧本演绎”“情景课堂”等互动研学体验产品,以缤纷多彩的形式,向广大党员群众传播“红色李巷”的精彩故事,让“红色李巷”的故事走出深巷、走向世界。

她注重发挥红色旅游的引领作用,结合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把红色基因融入文旅教体等多元领域,成功打造了“战火青春17公里徒步行走”“红色李巷村晚”等特色活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李巷”的辨识度、影响力,有力推动了“红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三、投身“志愿公益” 以担当奉献展现最美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她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志愿者行列,努力在志愿公益服务中彰显青春本色。2022年,她带头成立了“红色李巷”民兵排军事实体组织,通过组织农产品助销、孤寡老人送餐、村容村貌焕新等一系列活动,重现新四军当年的军民“鱼水情”,助力乡村振兴。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她冲锋在前,带头奔赴防疫一线,累计组织社区、农贸市场和高速卡口防疫志愿服务1200余人次,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健康安全。她“舍小家、为大家”,白天坚守在一线岗位,统筹安排调度防疫检查、各卡口志愿者服务等,晚上则化身为暖心“外卖员”,将暖心夜宵送至各社区、城管、交警、医院等夜间一线工作人员手中,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送上暖心关怀。

疫情期间,石头寨村春笋大量滞销,得知情况后,她积极带头牵线搭桥,联系社会各界资源,通过单位采购、电话订购和平台团购等多种方式,打开春笋销路,带动销售40吨,为石头寨村民纾解了“燃眉之急”。同时,积极组织溧水农产品进省属国企,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把志愿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让“乡村振兴”兑现在群众的心坎上。

营造整洁优美人居环境,也是当地村民比较关心关注的,她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工作作风,带领志愿者积极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对屋前宅后、水渠积存的垃圾、枯枝杂草进行清理清扫,争当环境整治排头兵,真正做到将“民生小事”办成群众心头的“温暖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