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页面 > 创新创业 > 马亮
姓名:马亮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6年10月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单位:
灌云县马亮豆丹果蔬农场负责,灌云县豆丹养殖协会党支部书记
追梦故事:

事迹简介:

他现经营土地500余亩,年产值400万元,销售额近6000万元。参与编写了《大豆豆丹综合综养管理模式图》《江苏省豆丹养殖标准化》《连云港豆丹养殖标准化》等,发表论文3篇。农场被授予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专家指导站、全国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科技示范户、连云港市示范家庭农场、连云港市优秀特色家庭农场、连云港市科普示范基地等称号,农场产品入选江苏省优质农产品名录。他也被评为2018年江苏省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2019年灌云县十大杰出青年、2022年最美灌云产业振兴带头人、荣获连云港青年五四奖章、灌云县五一劳动奖章、乡村振兴技艺师等。

事迹详情:

马亮豆丹果蔬农场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2015年创办,家庭成员6人,现经营土地500余亩,年产值400万元,销售额近6000万元。农场主马亮专注养殖灌云特产豆丹,不断挖掘其历史根源和文化底蕴,致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豆丹品牌。农场以江苏省农科院、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乡镇农技站以及江苏海洋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为技术后盾,以豆丹室内制种、反季节养殖、技术推广为核心,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示范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养殖技术培训、豆丹回收深加工以及豆丹附加值研究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型农场。

一、因地制宜,技术先行

灌云县有着上百年食用豆丹的历史,但真正实现豆丹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则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人们将捉回的豆青虫加工后制作成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逐渐形成了独具灌云特色的美食文化。每年的春季是豆丹需求量最大的时候,但市场供给不足,通过人工养殖豆丹供应市场是个不错的商机,于是,马亮因地制宜,在灌云成立家庭农场,走上了反季节养殖豆丹的道路。

为提高制种水平,马亮专心研究豆丹室内制种技术,成功探索出豆丹卵生长前期采取消毒处理技术,在不影响孵化率的情况下,延长虫卵保存时间,有效提高了豆丹种苗的存活率,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也提高了养殖后期的利润率。如今,马亮推广的室内制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农场通过对种苗筛选、幼虫筛选、成虫筛选三个关键步骤的控制,淘汰带有病毒和致病菌的蛹、蛾、卵,既有效解决了豆丹病害问题,又实现了孵化出体质健康的豆丹幼虫的目标。同时,农场还在土壤消毒、豆种选择、优化种植密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尝试通过豆丹将大豆叶子吃掉一部分,来帮助叶片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叶片不易生病,反而进一步促进了豆丹的增产。

二、两种模式,多端交易

农场在推广应用“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模式过程中,探索引进天敌防治法消灭大豆虫害,减少大豆施药,实现标准化养殖,参与编写了《大豆豆丹综合综养管理模式图》《江苏省豆丹养殖标准化》《连云港豆丹养殖标准化》等,发表论文3篇。农场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丹豆种苗,年销量达9000万粒,待豆丹成熟时再回收代销,并筛选品质好的豆丹用于种苗培育。如今,全国灌云豆丹集散中心已在马亮的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建成投用,交易中心占地5000平方,以豆丹交易、加工、储藏、运输、直播等服务为支撑,配套交易大厅、豆丹保鲜库、加工生产线、包装间、直播间、停车场等设施,集成污水处理系统、水空调等功能设备,构建豆丹产品一站式采配中心。日交易量最高5万斤,年交易量1000吨,年交易额2000万元。

由于豆丹养殖时间较短,农场积极发展“豆丹2+1”模式,即两季豆丹养殖+草莓种植、两季豆丹养殖+芦蒿种植,实现四季皆有收成。在农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农户采取“豆丹+蔬菜”的种养模式,提高经济收益。马亮农场投资建设蔬菜精捡中心,进一步帮老百姓解决销路问题,将农户种植的包菜、西葫芦、大扁豆、丝瓜等回收并分等级销售,蔬菜年销售量8000吨,交易额达4000万元。农场还先后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联网接入江苏省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销售可质量追溯,种植过程全程大数据联网、实时视频监控。农场2019年加入了灌云蔬菜联盟,为壮大灌云蔬菜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农场还将成立净菜公司,提高灌云蔬菜的等级,以适应全国各大市场。

三、培训示范,发展提升

由于豆丹制种技术先进、养殖技术优新,全国慕名而来的客户络绎不绝。5年来,农场共开设县内培训班30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养殖户200余人,带动600余人就业,年服务近5000亩耕地。农场主还赴河南、安徽、山东、湖北等地举办讲座,推广“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技术,年开班指导学员2000余人次。农场与连云港市科协联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种植大户开展科普教育,成立灌云县首家农广校田间学校,不定期组织田间观摩研学,普及豆丹养殖技术,农场主也跻身灌云豆丹专家组及讲师团成员。

农场积极参与全国大豆振兴计划项目,与南京农科院合作“试验大豆种”,与扬州大学合作“豆丹的疾病预防”,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豆丹的深加工、豆丹的田间管理”,提高豆丹种苗的孵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在全国建立了5个大中型豆丹种苗孵化基地,降低了运输以及运营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