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简介:
作为公益人,他秉承初心、积极创新,首次以墙绘的形式将花鸟字艺术带到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美育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相继开展花鸟艺术知识讲堂、花鸟艺术进校园、花鸟艺术进社区、花鸟艺术进乡村等公益活动120余次,服务1000余名留守儿童、350余名空巢老人。荣获三下乡“全国先进个人”“江苏省年度大学生人物”“江苏省最美职校生”“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事迹详情:
一、拾艺遇见即倾心
他是一个心怀诗意的男孩,十二岁与花鸟字艺术结缘,跌跌撞撞已坚持12年。遇见它是在那个晚霞灿烂的傍晚,他好奇地挤进人群,被一位满头银发的素衣老者所吸引,细看,老者手执板笔娴熟地在纸间蘸墨勾勒,三两笔一花一鸟相映成趣,刹那,一副“画中藏字”的五彩作品呈现出来,他看得目瞪口呆,心生热爱,可2元钱一副的字画他却买不起,只记住它美丽的名字“花鸟字”。也是那一天,他决定走近这项艺术。没有专业纸笔,他就用油画棒在练习本上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用枝干在土地上画,手指经常磨出血泡,但他是那样充实与快乐。
二、创艺创新即传承
他出生在安徽宿州一个贫困的小村庄,学习这项艺术受到不少人的反对,由于家境,交不起拜师费的他只能靠自学或跟着老前辈后面偷学。不少老前辈对他诚恳告诫:“小伙子,千万别学这个,没出息呀。像我画了大半辈子,不还是在街头上卖艺么。”他时常思考老前辈的话,但却从未有过放弃它的念头,因为那时,它已深深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步入大学,他对这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民间花鸟字,又名水墨字、龙凤字等,由东周时期鸟虫书发展演变而来,它源于东周,始于汉代,“发育”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据他进一步调研,这项艺术在传承上将面临“失传”的境地,全国从艺者不足2000人,技艺纯熟者不足500人,90者从艺者不足20人,这一数据深深地刺痛了他,也同样使他陷入了反思。他对自己说,“花鸟字”艺术,它的价值绝不能只停留在一张白纸上,它应该走近生活,走向千家万户,绽放出它蓬勃的生命力。于是,他开始慢慢做了新的尝试,将花鸟字艺术与文创产品相结合,绘制出花鸟字团扇、花鸟字装饰画、花鸟字手提袋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开始在集市和网上进行售卖,在笔画上他将花鸟字与书法相结合,融入现代元素,迎合更多年轻人的审美,这一期间,他的原创花鸟字作品《除疫》获第五届“中华杯”全国诗书画印大赛“金奖”。也是这一段时间,他稍有空闲就前往无锡各个景区及商业集市售卖花鸟字文创作品,并且,当遇到国外友人时,他还现场创作英文花鸟字,赢得了国外友人的惊叹与点赞。他认为,再微小的星,也会发出最耀眼的光。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是民间赋予了他青春的光和热。他从民间走来,也将向民间走去。身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一名民间艺术的传播者与讲述者,他思考应该用这份手艺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他决定用墙绘的形式将花鸟字艺术在乡村遍地开花,这在全国花鸟字艺人中也是从未有过的一大尝试。
2021年7月17日,他带领11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徐州市睢宁县金庄村,进行长达数十天的墙绘工作。绘制出“繁花似锦100年”“光辉百年,青春永驻”“我爱你中国”“水墨金庄村”“传承非遗文化,启迪现代文明”等五大主题墙绘。在似火的骄阳底下,他挥汗如雨,但他自信地认为,这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在墙绘之旅中,他除了用墙绘的形式绘制“花鸟字”艺术外,并将花鸟字的起源、历史、现状等都付诸那一面白墙,只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甚至喜爱这项古老的艺术,这是为民间艺术保留的一座孤岛,而他自信地认为,他就是那一位90后“守岛人”。
三、守艺奉献即初心
2022年大学毕业后,就业成为他一个艰难的选择,这意味着他将放下对这项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此刻,他的内心很徘徊。不仅是源于热爱,也是源于这一路的温暖和感动。他问自己,什么是守?是热爱吗,是坚持吗,于他而言都不准确。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守是为了无需再守。因此,在守护这座艺术孤岛的同时,还要敢于造新岛、开新路、筑高桥,让时代的大沙大浪永远都无法将它吞噬。所以,他决定继续“守”好这座岛。
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平凡的公益人,通过多种公益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让书法、国画、诗词、非遗文化、民间艺术等生根在基层土壤,绽放在平凡而可爱的百姓心间。相继开展花鸟字公益讲堂、花鸟艺术进校园、花鸟艺术进社区、花鸟艺术进乡村等公益活动120余次,服务1000余名留守儿童、350余名空巢老人等,曾获得无锡播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宣传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