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同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东台,接掌江苏和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从事矿山机械以及石油钻井钻具制造。他认为公司想要做大做强,一定要用好人才这个关键资源,才能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居安思危的他发现公司虽然历年经济效益一直保持不错,但是产能、销量始终难以突破瓶颈,他下定决定要从产品迭代升级上,找到公司发展的突破口。
一、 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在和信石油的管端加热墩粗全自动智能生产线上,数十根石油钻杆管坯一根接一根间隔滚动着,管坯的一头“听从指挥”,被智能生产线推进炉中,进行加热、软化,进入成型模具,最终成品出来。赵钧羡介绍到,这条生产线是和信石油自主研发的“墩粗机”,过去人工生产一根管坯需要6-7分钟,现在有了这个帮手,生产管坯一根只要2-3分钟,产能翻番。
公司荣誉墙上,“省院士工作站”“省企业技术中心”“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省大直径钻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片铜牌熠熠生辉,谈及这些载体平台,赵钧羡如数家珍。实验室中,技术人员熟练操作着扭矩试验机、光谱显微镜、三式厢式渗氮淬火炉等研发设备,进行材料性能、扭矩、光谱化学元素分析、金相分析等研究。从研发人员到生产设备,和信公司无处不彰显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二、着眼长远,搭建校企合作的金桥
赵钧羡,这位80后的年轻人,在市人才办、东台科技镇长团的帮助下,和信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次邂逅,开始对大直径钻杆和滚刀钻头实施技术研发,公司以此为开端,先后从地大引进6名教授,对反井钻井相关技术展开密集攻关,接续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30余项,与地大延续近10年的深层次校企合作。以和信公司为纽带,东台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系不断加强,2012年至2021年,地大连续十年选派团员到东台挂职,谱写了校地合作的典范。
三、锻铸团队,示范引领
开采及地下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相关事故时有发生。看到新闻中播报的遇难人数和被困群众身影,他的心被揪动了,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些什么。他与公司一干技术人员依据自身技术优势确定研发方向,聘请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志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籍院士窦斌教授组建核心研发团队,共同开展移动式大直径钻孔抢险救援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并通过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
在赵钧羡的带领下,公司始终依靠高层次人才实施科技攻关项目,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力提高我国反井钻井整体实力,其主产品矿用大直径硬岩钻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同行前列,大大增强我国石油钻采设备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反井钻机装备在“一带一路”国外工程中广泛应用,2021年公司销售额达1.2亿元。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人中,高级工程师6人,先后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55项,软件著作权11项,新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软著6项,先后参与一项国家标准《煤矿科技术语 第2部分:井巷工程》、一项行业标准《煤矿用反井钻机钻杆》的制定。项目成果相继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金奖)等。公司获评2021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