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简介:
卞婷婷,女,汉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讲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南通市十四五科教强卫工程重点青年医学人才。201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病理诊断工作,擅长呼吸、淋巴造血系统等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最高影响因子8.786分。结题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一项,主持南通市级科技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开放课题各一项。2017,2018年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南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2021年获南通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南通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项,并获2021“南通好青年”荣誉称号。
事迹详情:
卞婷婷同志2013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肿瘤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至今已在病理诊断岗位上走过了9个春秋。作为一个病理科医生,岗位平凡却又那么特殊。与直接为病患把脉问诊的科室大夫不同,做病理诊断的医生,一般是不为患者所熟悉,但是谁又能想到,他们出具的每一份报告,却是直接决定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向,尤其是规范化的病理诊断体现了病理水平。病理样本取材是整个病理工作中最脏,最累的一项工作,但是却是每位病理诊断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病理样本取材是否规范,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直接关乎病人后续的治疗。例如,病理规范化的取材要求肠癌、乳腺癌手术患者,淋巴结取材至少要有15个,对于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组织要全部取材,从而全面评估患者的病理分级情况。记得有一例肠癌的患者没有找到一个淋巴结,她不顾肠癌标本的腥臭反复仔细寻找淋巴结,并将肠系膜全部取材,取了一百多个蜡块,然后自己认真的看了一遍,最终确认该患者淋巴结缺如。同样病理诊断报告的出具也需要规范化,比如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诊断,有的病理医生喜欢描述,有的喜欢考虑为诊断,有的喜欢不做免疫组化直接诊断,而规范化的报告是运用免疫组化进行明确的分类定性。只有明确的分类定性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这么多年来,卞婷婷同志一直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取材和病理诊断。虽然随着医院手术量的大幅度增加,日常的常规病理阅片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但规范化的病理诊断仍然是工作的重心。
近年来卞婷婷同志每年完成常规病理外检量5000多例,冰冻约500例,免疫组化约600例,分子病理诊断约500例。除了掌握常见疾病的HE、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的诊断,擅长呼吸、淋巴造血系统等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目前分子病理诊断已成为当今迅猛兴起的病理亚学科之一,它从核酸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揭示疾病基因层面的表达异常,该检测可以预测疾病或肿瘤发病的前期筛查、风险评估、预防治疗,它是传统形态病理学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为了紧跟病理发展的新前沿,2020年她在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分子病理诊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病理亚专科知识水平。
在做好病理外检工作的同时,卞婷婷同志还积极投身科学研究,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进修学习多谱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多谱流式技术,在此期间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近几年一直致力于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在核心期刊和SCI期刊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总影响因子43.171。2020年在Frontiers of Immunology杂志(IF: 8.786分)发表肺腺癌分子免疫相关SCI论文一篇。2016年主持了南通市卫计委青年科研项目一项,目前已顺利结题。2019年主持南通市级科技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开放课题一项和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多项。2017年获南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8年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2021年获南通市卫健委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2018年三项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肿瘤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会议、欧洲血液病理年会上进行壁报交流。2019年一项研究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交流。2020年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进行研究成果壁报交流。2021年获南通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21“南通好青年”荣誉称号。
作为病理人,她常常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绝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虽然每天看着血淋淋的标本,呼吸着难闻的试剂味,每天对着显微镜眼睛近视了,背也驼了,但那五彩缤纷,神秘莫测的微观世界让她不离不弃。“既然选择并从事了这个职业,就要继续做一个无悔的病理人”。这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卞婷婷掷地有声的诺言,也是她和同事们互相勉励、共同前行的心愿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