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创业 > 朱熹
姓名:朱熹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3年9月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单位:
苏北人民医院团委宣传委员、医技第一团支部书记
编号:230
追梦故事:

事迹简介

朱熹,男,汉族,199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苏北人民医院团委宣传委员、医技第一团支部书记。他是一名不起眼的影像技术员,但他坚守平凡,又不甘于平凡,在立足本职、积极研发、敢于争先的同时,还带动了更多青年人的科研创新精神,他用他的方式燃烧着自己的小宇宙。

详细事迹

苏北人民医院有一名平凡的影像技术员,他坚守平凡,又不甘于平凡,在立足本职、积极研发、敢于争先的同时,还带动了更多青年人的科研创新精神,他用他的方式燃烧着自己的小宇宙。他奉行着精细化服务,待患者如亲人,多次受到患者的表扬、感谢;他为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常以科室为家,查阅文献至深夜,次日在科里洗漱完之后继续上岗;他善于从工作细节中发现不足,改良扫描技术、革新硬件设备,积极开展与运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新技术……他就是医学影像科的“守夜人”“发明家”——朱熹。

一、深怀仁义之心,与妻携手抗疫。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告急。在新冠肺炎的诊疗中,影像学检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影像科一员,他以身作则,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驰援武汉的请战书,态度坚决果断。虽不能亲至武汉尽绵薄之力,救民于水火,但他依旧选择冲在危险的最前方,发光发热。为照顾科室其他家庭情况特殊的同事,朱熹主动申请发热CT值班。期间筛查、确诊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者数十例,累计值班超过500小时。而此时与他同为抗疫一线的妻子,已经怀孕六个月了。

二、关心同事安全,致力设备改良。

在新冠筛查过程中,朱熹发现部分影像设备硬件更新换代缓慢、成本大,导致操作不便,无形中增加了技术员与疑似、确诊患者的接触频率,极大增加了感染风险。为解决这一难点,他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工作经验对原设备进行改进,申请并受理了“一种运用于隔离新型冠状病毒的CT隔离操作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此改良设备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检查效率,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医务工作者意外感染的风险。

三、待患者如亲人,将服务细致化

待患者如亲人,是朱熹一直信奉的理念。每次病人来影像室做检查,他都不厌其烦的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主动帮忙抬运患者,为每位患者做好辐射防护,把细节服务做到最大化;曾经在一场暴雨夜,他自己骑车送一位家住很远、行动不便的孤寡老爷子回家;他爱人在抢救室工作,常常会遇到一些没有陪护的抢救病人送进来,他们夫妻俩就隔三差五给滞留在抢救室没有家属的孤寡老人点外卖、买生活用品;医学影像科工作繁重,为了满足患者就诊需求他常常主动加班至深夜十二点,遇到脾气暴躁、情绪激动的患者,他出面都能化解矛盾,让患者满意而归……朱熹工作严谨负责,始终坚持患者第一,虽年纪很轻,但对医患沟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得到科室负责人的信任,加入到医学影像科科室制度的制定中。

四、热衷志愿活动,提升生活内涵。

工作之余,朱熹还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所在团队参与扬州市“健康扬州科普大型巡演”十余次,创新性地将医学科普知识巧妙融入进小品、幽默短视频中,把晦涩复杂的医学急救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获得群众们的一致好评。代表作品“致命的小葡萄—海姆立克急救法”获得江苏省“健康教育融媒体科普大赛”二等奖。此外,朱熹与挚友共同创立苏州酷炫互联网信息有限公司,目前已致力于协助在校大学生孵化医学与人工智能相关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近百项,成功开展大学生创新就业讲座数十次,带动了青年人的科研创新精神。

朱熹凭借着吃苦钻研的精神,入职短短五年,参与了多项市级、省级医学新技术课题的研发,累计发表SCI论文两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申请、授予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十余项。担任多篇核心杂志青年编委、审稿人,当选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国际交流学组委员。并先后获得2019年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团干部。同时,因组织抗疫表现突出,所在支部获得2019年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五四红旗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