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习语常听丨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2020-08-20 16: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导语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习近平的心中,“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一个个动人扶贫的故事,串联起人民领袖同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带您一同回顾和感悟。

质朴的心愿

在陕北小山村梁家河,习近平曾度过七年知青岁月。他亲眼目睹百姓艰难、体会群众疾苦,用实际行动改变梁家河的面貌。

几十年后,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对全世界坦陈了自己当年质朴的心愿:“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千千万万个“梁家河”旧貌换新颜——“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

听习语

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二八”自行车

上世纪80年代,未满29周岁的习近平怀着“我要为人民做事情”的信念,主动请缨下基层,来到河北省正定县。

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习近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到乡村去,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经常陪伴习近平穿梭于正定的乡间田野。

步之所至,情真意切;言之所及,意味深长。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坚持深入基层问计于民是习近平的一贯作风。

听习语

要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要精准施治,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

——2020年1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白茶飘香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沿着泥巴路走进茶园,询问白茶推广种植情况。那次调研后不久,安吉县的白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政府注册了“白茶之乡”品牌,免费培训茶农,拓展出茶文化、茶工艺、茶食品等白茶产业链。

2018年4月,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件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2年过去了,1500万株茶苗在湖南、四川和贵州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扎下根来,带动受捐地1862户5839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听习语

市县抓落实,就是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要改进考核评估机制,根据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不断完善。

——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小账本大情怀

十八洞村,湘西一座普通的小村庄。2013年11月,习近平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他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不要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村民施成富回忆道。

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一边回忆当时的情景,一边又算起增收账。

“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习近平总书记问。

“您当年来的时候是1680元,现在已经增加到3580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告诉总书记,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变化。

2016年,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算账”,成为精准扶贫最生动的诠释。

听习语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扶智和扶志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习近平强调,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为了“扶智”,他看实情——他曾来到大山深处的小学,仔细察看师生食堂的餐厅、后厨,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为了“扶智”,他想办法——“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为了“扶智”,他提期望——谆谆叮嘱年轻人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听习语

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2019年4月16日,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小黄花大产业

黄花又名萱草、忘忧草,既能食用,也能药用。山西大同黄花种植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年产值达9亿元,带动了1.5万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0年5月,习近平抵达大同考察调研,一下车,他就直奔田间,深入了解当地黄花产业发展情况。“共产党人就要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要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富而忘忧,从地方经验到大国治理,习近平始终从细节出发,让扶贫开发进入了“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阶段。

听习语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2019年4月16日,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素材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新华网等

在扶贫的路上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

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标签:
责编:张理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