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了一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系统谋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擘画了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纵论国际国内,把握过去未来,指方向、定基调、明任务,讲的都是极为重大的认识问题、方向问题、实践问题,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从发展实践中坚定信心,从形势判断中明晰方向,从使命任务中增强自觉,奋力推动江苏走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前列。
党和国家一年来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振奋人心,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遇到的困难之大前所未有、面临的形势之复杂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审视大变局、以大气魄应对大挑战,不仅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实现了稳中有进、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留下了非比寻常的一笔。
有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了发展主动权。今年以来,党中央及时确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航向、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六稳”“六保”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基本盘,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了投资和消费快速恢复,区域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等城市群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实现了全局性、可持续性的复苏,这是世界奇迹。与此同时,我们始终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坚守多边主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在同各种抹黑、歪曲、打压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利益。
同百年不遇的疫情灾情作斗争,赢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用最短时间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治愈率和疫苗研发世界领先。疫情稳定后不久,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党中央系统推进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统筹抓好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决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党中央扛起历史担当,向消除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特别是聚焦疫情汛情带来的新挑战,加强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纵深推进百年大党建设,全党上下在斗争中得到了革命性锻造。大战大考面前,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带领各级党组织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能力;强调“狠抓工作落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的重大要求,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斗争最前沿淬炼本领和作风;强调党旗要在一线飘扬,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干群关系在携手夺取“双胜利”中进一步深化升华。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人口大省,无论是面对中美经贸摩擦,还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受到的冲击和挑战都更直接、更突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毫不放松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守牢了“保”的底线,夯实了“稳”的基础,提高了“进”的质效。前三季度经济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进出口增长0.8%,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在变化变局和大战大考中取得这些胜利成果,是拼出来的、“战”出来的、斗出来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更宝贵的是,青年一代对我们制度优越性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空前增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空前高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深切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地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行动指南,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地以新思想定向领航。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用新思想统一思想,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规划《建议》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我们必须更好地把握方向、把握规律、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全党的智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任务书,是打赢新时代持久战的路线图,贯穿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个新”。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所作的说明和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宏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眼光,把握大局大势,抓住本质本源,对“三个新”的重要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吃透中央精神作了最权威的辅导,让我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和把握。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重要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处于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我国建设的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许多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理解领会党中央对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判断、设定的目标原则、部署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深刻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规律,深刻把握了世界发展进步的规律,充分体现出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江苏作为发展走在前面的地区,会遇到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光靠经验肯定不行,必须更加主动地认识和把握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地回答好下一步如何走的时代命题。
践行新发展理念,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有5年,全国上下形成高度共识和行动自觉。江苏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高度的定力转方式、调结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长江大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这次全会特别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还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一个经济和人口大省,江苏也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坚定不移干好自己的事。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必须在积极主动融入中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动应对、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对江苏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准在双循环中的定位和着力点,率先探索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争取战略主动,实现更大发展。江苏开放程度高、制造业规模大,是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我们要发挥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衔接起来,把牵引需求的生产体系、高效运转的流通体系和潜力释放的消费体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力,努力成为吸引国际国内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接续奋斗,让其成为现代化新征程的鲜明标识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党中央一直要求我们为全国发展探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9年到江苏调研时就曾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在江苏视察时又为我们擘画了“强富美高”的美好蓝图,要求江苏“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我们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展开了“六个高质量”的工作布局,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着力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在昆山市、江阴市、南京江北新区、溧阳市等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迈出了现代化探索的步子。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好江苏“十四五”发展,要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在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强富美高”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不仅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也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导向。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奋斗过程、与时俱进的上升过程、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薪火相传的接力过程,我们将通过长期的奋斗,让“强富美高”成为江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经济强,强在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江苏主要经济指标都占到了全国1/10以上,制造业规模占全国1/7左右,今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格局这个大坐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高标准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充分挖掘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在畅通循环中实现更好发展。厚植实体经济这个家底,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制造强省。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加快向海发展,深化省内一体化,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百姓富,富在高品质生活,让城乡人民共同富裕、过上令人向往的现代城镇生活。作为发展先行地区,面向现代化,我们有责任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富足、更有安全感幸福感。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八个更”的要求,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力争通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逐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推进苏南苏北协调发展,不仅对苏南进行系统提升,更要从顺应“四化”同步规律、重构城乡关系的高度,深入推动苏北农房条件集中改善,促进共同富裕,提高生活品质。
环境美,美在生态宜居,打造人们心目中的最美江苏。江苏自然条件优越、城乡区域发展比较协调,园林城市、名城名镇和美丽乡村众多,美丽江苏建设有很好的基础。我们要坚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彰显“水韵江苏”特色,以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洪泽湖以及沿海为脉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让江苏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高标准打造特色示范段,科学推进太湖治理,系统谋划沿海地区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会文明程度高,高在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构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治理体系。江苏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实业报国、创业创新精神特质鲜明。我们必须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打造江南文脉论坛等平台载体,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推广应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经验做法,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把握江苏城乡关系重构、产业深度调整、区域布局优化的阶段特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保障社会文明进步。
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谆谆嘱托,不断提高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篇章!
(原载《党建》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