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小上海“,大抱负!无锡的独特地域基因,令人着迷!
2018-12-03 08:50: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2012年,“魅力无锡”新版城市形象宣传片拍摄时,北京的总导演陈松不止一次到无锡踩点。他要摸清同样是江南,被誉为“小上海”的无锡,城市质感与同处长三角的其他城市有何区别?最终他得出结论:无锡源起工商业,城市中的人和物皆源于此。他拿苏州跟无锡相比,说苏州像是一位精致的大家闺秀,而无锡更像是一个拥有抱负理想,想要走出去闯天地的新青年。而最新版无锡城市宣传片便以无锡工商文化开篇。

  无锡工商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悠久而厚重的共性,更有无锡地域基因所构成的个性。让我们跟随无锡文史学者陆阳走近无锡工商文化,解密城市百年繁华。

无锡天际线(王昊喆 摄)

  城市面孔:锡商铸就的无锡工商文化

  2015年,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120周年之际,陆阳与另一位经济领域的学人沈云福合著出版了《激荡岁月:锡商1895—1956》,用53万字浓缩了无锡近现代工商史。在陆阳看来,“锡商”概念的提出,并非无稽之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若干地域文化,这其中就包括文化个性浓郁的工商文化,它不但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因此,当晋商、徽商、浙商已成为地域文化的高端品牌和鲜活象征时,锡商自然也是无锡引以为傲的地域文化标识。

  陆阳在著作中引用了1917年7月20日《申报》的一则报道:“近年无锡社会踵事奢靡,摹仿海上繁华,色色俱备,时有‘小上海’之目。”那是《申报》第一次将无锡称作“小上海”。而“小上海”既视感的背后正是无锡发达的工商业。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的洋务运动戛然而止,却又不经意间打开了商办企业的生路。1895年,业勤纱厂在无锡古运河畔顺势而生,成为我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企业之一;年轻的无锡荣氏兄弟创办广生钱庄,投资保兴面粉厂和振兴纱厂;薛南溟放弃仕途,“试水”商海,创办永泰丝厂;周舜卿、祝兰舫,这些被称为“买办”的人们,其实正是我国最早投资近代工业的一股力量。

无锡茂新面粉厂,原名保兴面粉厂

  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的走向,中国刮起“重商”暖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近代工商业蓬勃兴起,形成了棉纺织业、缫丝业、粮食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并相继崛起了以杨、周、薛、荣、唐蔡、唐程等六大家族集团为龙头的民族工商业群体。这批商界先驱兴办实业,抵制洋货,维持民生,拯救家园。当时,无锡工业产值已位居全国第三,一座江南小县城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到了七八十年代,锡商乘改革开放春风,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与无锡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形成了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一代代锡商接力逐鹿市场,成就了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中国乡镇企业两个发源地,而今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时代。

  民众特写:工人生存状态映射工商文化

  无锡工商业发达,带动了城市各领域的发展繁荣。民国时期的无锡,有北门、通运路、南门、城中崇安寺、西门等多个商业中心,文娱、旅游业也十分兴盛。无锡近代产业工人队伍也不断壮大。1929年,仅荣家无锡各厂职工就有7000多人。很长一段时间,学者们对无锡工商文化的研究重点放在荣家、杨家、薛家、唐家这四大家族上,尤其是荣家研究得比较充分,但鲜有人研究企业中下层人员。陆阳注意到了这点,最近,他正着手对荣家企业工人生活状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收集散见于各类文献中的当事人回忆和旧报刊的相关报道,陆阳积累了较为详实的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刻画了一个名叫“小红”的女工,试图还原当时申新三厂普通职工的生活轨迹。

  1932年,申新三厂的女工养成所首次对外招收养成工。无锡农村来的小红,在母亲的介绍下前来报考。她的母亲在申新三厂1922年投产时就进厂工作了。小红在农村上过四年小学,她很幸运地通过了测验,成为一名养成工。进厂后,小红被分配住在单身女工宿舍,每舍住8至12人。建立男工、女工和职员三个宿舍区,正是申新三厂实行劳工自治事业的重要举措。劳工自治区办有食堂、浴室、医院,消费合作社可以购物,会客室、俱乐部、影剧场、图书馆等社交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自治法庭以及鸡、鸽、羊、兔场和农场,堪比一个小社会。

  在女工养成所,小红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掌握了设备操作技能,成为一名正式工。她每天6点前进厂接班,11点多吃午饭,之后继续工作到18点退班离厂,晚上厂里会安排上夜课识字,每月休息三天。自从进了申新三厂,小红每月都有固定收入。手头有了节余,她便将钱存入了公司的“同仁储蓄部”,还参加了劳工保险。工作一年后,小红每年可以带薪休假两星期,她的母亲工作满十年可以带薪休假三星期。小红结婚后与家人搬入了厂里单独建的家属宿舍区,生孩子也有生育假。她一点不为孩子的上学发愁,因为厂里就有托儿所和工人子弟小学,孩子小学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升学或进入厂方自办的机工养成所和补习学校。如此人性化的职工管理模式,也映射出无锡工商文化敢为人先,崇德厚生的一面。

  精神传承:务实勤业的无锡工商文化特质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陆阳分析,江南地区则因经济发达,百姓思想旷达务实,在追求“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的同时,更倡导务实勤业,学有专攻。无锡的许多有志之士既潜心治学,又精明务实经商致富,与当时教育“专为科第设”的流行观念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亦儒亦商的文化传统,追根溯源与经世致用的东林学风一脉相承。到了近代,这种文化传统与“实业救国”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就促进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勃兴,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工商文化。

  无锡望族的家训,除了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外,大都浸润着“务实勤业,百业皆本”的思想。这其实正是无锡工商文化的特质,形成了无锡地域文化中的唯实精神,使无锡人具有鲜明的务实特征。人们在务实的基础上还表现出了开放竞争、开拓进取、精明灵动等更多特质。无锡传统家训中,对事业的追求历来强调“勤”。而“勤业”更体现在对精工细作的追求,敢于创新,守信为本,优于管理。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响当当的“无锡制造”都是“工匠精神”的完满诠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无锡人继承了吴文化的“尚德”传统,小家发达不忘大家,大兴公益慈善,积极回报社会,义利兼顾。事实上,无锡百年繁华绵延不绝,至今民营经济位列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皆源于此,兴于此。

  采访结束时,陆阳看到了一条信息: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无锡茂新面粉厂旧址上榜,毛麦仓库、制粉车间、粉库、办公楼、面粉生产机器设备都被标为了核心物项。此事值得无锡高兴,然而,当无锡工商文化的见证物成为国家级工业遗产,更对工商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签:无锡;工商文化;天际线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