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聚焦 大会日程 主题分享 圆桌会议 创新传播 大会流影 VR视角 大咖寄语 精彩网信
中国江苏网 > 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峰会 > 大会聚焦 > 正文
1
小Now君手记|我在国际传播部的这150天
2018-04-26 19:37:00  来源:JiangsuNow  作者:付岩岩  

  时间的指针指向4月末,从交汇点小编变成小Now君的日子也已走过150天。

  去年12月下旬,交上最后一篇稿,一手拎着电脑一手拿着交汇点吉祥物点点,从新华日报社的7楼搬到9楼,在靠近走廊的一侧找了个位置坐下,从此开始了国际传播生涯,也有了新的身份小Now君。

  都说人的一生中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

  这也是身份流转带来的感受,如果说在交汇点做小编是在看世界的同时找到里面的江苏元素,那么在新华日报社国际传播部公号JiangsuNow做小Now君就是从江苏出发去看世界,同时也以世界的眼光看江苏,将江苏的故事传播给更远的远方、更广的维度。

  回望这150个日夜,从最开始的奔走在南京街头,寻找南京的外国友人,听他们漫谈与江苏的故事,到满世界寻访江苏乡贤,听他们抒发思乡之情,再到走进高校,与老外一起拜师学非遗,所有的采访都是一方面审视我们站立的原乡,一方面向世界瞭望。

  记得,在“2017,说出你的江苏故事”中,看到在南京高校任教的匈牙利数学家Istvan感叹南京是让人惊喜的城市,国际知名画家帕赫说新的一年想画不一样的南京,混血萌娃Norah一家说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时,开始通过这些外国人的眼睛重新认识生活了很多年的这座城。

  记得,在“老外到我家,非遗带回家”中,听到美国留学生布亨利说金陵刻经让他觉得平安,一看到金陵刻经就感觉美好,这些历史,比美国的历史古老很多,他喜欢这些古老历史里的美好,麦楷姝说这些在漫长岁月里坚守下来的非遗是她最爱的奢侈品,才恍然若悟,当国内不少年轻人追逐国外的那些大牌奢侈品时,她们也在艳羡着我们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得,在“我为江苏打call第一季”中,采访国际神探李昌钰时,当李昌钰回忆相伴56年的妻子宋妙娟去世,他带着妻子生前的衣服,打篮球获得的奖杯,妻子生前的手模,同他以前参与办理重特大案件的原始手稿,以及刑侦类绝版书籍等毕生所藏一起放在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里时,电话这头已听的泪眼潸然。再看到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杭渤说,新的一年他要在健康产业方面跟家乡有更为亲密的合作,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从江苏出发,他一直激情地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表达,不仅感慨江苏乡贤们无论在国际上走多远,始终被一种力量牵绊,被一种责任召唤。

  记得,在“我为江苏打call第二季”中,回家乡参加江苏省两会的江苏乡贤们深情寄语,在非洲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朱共山说,计划把非洲的天然气输送回江苏,在剑桥大学光电器件及传感器中心任教的初大平说,愿祝江苏科技创新国际化。新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江苏省省长吴政隆给海内外的江苏籍乡贤们写下新春贺信。原来无论走多远,江苏乡贤们都被一种温暖惦念,乡情都如风筝线,扣住他们最柔软的心尖。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做小Now君的日子里,当独家专访安大略省“66号动议“原件转赠南京,见证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进行的江苏文化嘉年华时苏港澳的“甜蜜”,开启“双料”院士的来信,感动于中美慈善手术之约,欣赏用画笔一笔笔推动中西方艺术对话的大师杨小民作品,那一刻,世界不在远方就在眼前。

  4月末已近,跟着JiangsuNow已走过150天,并将继续走远。沐浴着阳光,一些朝向内心的期许在春日里滋长,小Now君们会继续探索,从江苏出发,走向世界,会努力讲好江苏故事,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对江苏的期许、看世界的愿望可以在JiangsuNow栖息生长,与小Now君们一起,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

标签:江苏;乡贤;交汇点
责编:苗津伟 崔欣
圆桌会议
主持人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访谈嘉宾

俞 斌 ---- 浙江在线副总经理、副总编辑

张 凌 ---- 澎湃新闻互动新闻运营中心总监

陈炳山 ----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首页编辑部负责人

何可一 ----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事业部主任

               (兼)网络电视台总监

大咖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