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滥施关税,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前,作为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江苏如何逆风而上,关键时刻担当作为,坚韧前行?
4月21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沉着冷静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困难挑战,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调研前往三地,企业、研究院、便民服务中心,重点聚焦三方面,外贸、创新、基层治理,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内外兼修,稳住基本盘

调研首站来到苏豪控股集团。作为江苏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苏豪控股集团深耕贸易和金融两大主业,2024年进出口规模达117亿美元,充分发挥稳外贸主力军作用。
当前,企业直面关税冲击,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信长星指出,要坚定信心、练好内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具体来说,要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布局跨境产业链,创新贸易渠道方式,大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这个四月,苏豪控股集团旗下企业很忙,忙着在广州和海口参展。广交会和消博会两大国家级展会同期举行,两地万商云集、订单纷至沓来,“中国制造”和全球买家双向奔赴。从劳保手套到汽车配件,从智能展示柜到虚拟设计软件,苏豪控股集团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在展会相继亮相,与众多客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六月,还计划在哈萨克斯坦举办首届“江苏(阿斯塔纳)进出口商品展览会”,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寻求新机遇。
“卖全球”也“销国内”,展会上热烈的洽谈氛围是江苏信心十足的一抹缩影。以苏豪控股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与中小企业一道,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积蓄新活力。当下,江苏以“内销突围”与“外贸拓新”为双引擎,合力突围,打开发展新空间。
一方面,出口转内销,抢滩国内市场。
江苏多个平台已经启动助企计划,做好外贸企业的“引路人”——苏宁易购启动“外贸优品振兴计划”,开通线上“24小时极速入驻通道”,并将在江苏等外贸产业带核心省份举办线下专场咨询会;汇通达网络宣布全面启动“外贸优品网上行”工程,设置外贸优品专区,还将开通“拼工厂”“工厂直播”等频道,将“外贸优品”送进国内消费者家中……
另一方面,寻求新商机,在出口市场“多点开花”。
在这一点上,江苏早已提前落子布局,如今面对挑战更显韧性,从今年一季度的外贸“成绩单”就可窥见一二。一季度,江苏货物贸易出口9049.9亿元,增长9.6%。其中,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6556.6亿元,增长7.5%,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3.5个百分点。
放眼全球,处处有商机。江苏已经打出政策“组合拳”,谋划更大范围的贸易“朋友圈”,如对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进行分析研判;开展“贸促服务助企行”品牌宣讲活动为企业纾困解惑。未来,江苏还计划组织外贸企业针对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对口洽谈。
破题突围,增强创新内驱力

科技型企业向内求发展,扎实开展自主研发,攻克系列核心技术是关键。
在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信长星走进展厅,询问光电芯片产业发展情况,观看创新成果展示,并与院士专家交流探讨。他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贯通,让t创新链和产业链更好对接起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南智光电研发团队好消息频传,4月8日,推出8英寸硅基薄膜铌酸锂、微机电系统领域两款光子芯片工艺设计包;4月9日,推出国内首个硅基薄膜钽酸锂光子芯片工艺包;4月10日,发布国内首个石英基薄膜铌酸锂工艺包。此前,南智光电在光通信、人工智能、微光机电系统等前沿领域已孵化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
像南智光电这样的中试平台,正是江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堵点的有力抓手。 2024年,江苏研究制定《江苏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技术路线筛选、工艺流程优化两大功能,着力培育一手托创新源头、一手托产业龙头的制造业中试平台。目前,230个重点中试平台培育库在全省串珠成链,构筑起衔接实验室与生产线的“转化走廊”。
眼下,全省各地牢记嘱托,搭平台、引资源,培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省工信厅围绕“1650”产业体系,面向“筑峰强链”重点企业等创新主体,定期征集产业链短板技术,梳理、论证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泰州市姜堰区双登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出行业内首款通信低温智能钠离子电池;南京举办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成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苏州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路演,吸引科研团队与投资人双向奔赴。
此外,江苏以教育、科技、人才为着力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行动”、高校科研“策源行动”、人才引育“登峰行动”等,构建起全要素贯通的创新生态。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从实验室到车间、从校园到工厂、从书架到货架的通路正在形成,集萃研究生、带薪实习教育等新机制破解联培“空对空”的难题,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动能。
高效赋能,“小窗口”服务发展“大格局”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惠企利民的重要政策,也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
2024年7月,雨花台区在全省率先推动医疗机构开办“一件事”提档升级,将原本需要4个部门至少10次跑动、耗时60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归集至一个系统申请,全程数据跑路,线下零跑动,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办结。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信长星察看服务窗口,了解高频事项办理情况。他说,街道社区直接面对群众,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稳定和安全发展的基层基础。他强调,要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江苏“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取得突出成绩,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江苏省完成2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41个省级部门参与建设,97个平台系统实现业务协同,服务企业群众956万件。
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江苏也向基层发力、为基层赋能,让基层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成效。江苏“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正是其生动体现。社保、医保等3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45个具体业务,集中在一个平台办理。目前,已在全省1237个乡镇(街道)开通服务运行,并延伸到4115个村(社区),开设基层人员账号23019个。
数据下沉基层,也激活了数据应用的“一池春水”,不少基层利用回流数据开展跨场景业务创新:在无锡,“弱有众扶”基层数据应用将救助类事项办件数据与低收入人口监测数据比对,已为28户比对确认的救助对象预减免水、电费等3.1万元;常州在残疾人补助等方面通过系统后台政策汇聚研判,自动匹配,现已反哺基层数据超15万条;南京市江宁区申请对接涉及市场监管、水务防汛、应急管理、森林防火等领域的178项数据目录,构建起覆盖区、街、社、网格、物业五级消防联动指挥体系,形成“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消防应急救援城运反应圈。一幅幅赋能基层治理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春晖 王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