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再“出圈”!HIFI国风嘉年华让青春与传统这样共情
2025-11-07 13:55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一艘原本航行在虚拟游戏世界的船,如今在镇江西津渡鉴园广场靠岸。这次,它不再是游戏里的虚拟场景,而是成为承载镇江对国风文化赤诚与敬意的实体纽带。

图片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十六届HIFI西津渡国风嘉年华暨剑网3音乐会在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据统计,活动期间西津渡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吸引了来自江浙沪、新疆、辽宁、广东、福建、四川,乃至马来西亚等地的众多“剑网3”游戏玩家专程前来参与。其中,外地游客占比突破71%,19-40岁的年轻游客占比突破56%,这意味着,活动共吸引近6万名“85后”至“00后”的年轻人奔赴西津渡,有效提升历史街区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此外,活动相关话题在各大网络平台的总曝光量突破百万,参与玩家纷纷通过拍照、撰文等形式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线下人流的大幅增长与线上话题的持续升温,不仅使本次活动成为一场现象级文化盛事,更凭借“线上情怀线下落地”的创新模式,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活化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范本。

图片

  共创共赢:从“线上造梦”到“线下圆梦”

  漫步西津渡街区,满眼尽是相关主题元素:主舞台复刻游戏副本中标志性的“船”造型,遍布街区的“黄鸡大笑”包袋,与游戏“梗”关联的互动小游戏,以及沉浸式主题音乐会——每处细节都精准戳中玩家的游戏记忆,引发会心共鸣。

  相较于传统活动“线下造景引流”的浅层模式(通过打造新奇场景吸引打卡,却难以真正触动参与者情感),西津渡的突破在于依托多年积淀的游戏情怀与玩家热爱,以“山海相逢 一眼千年”为活动理念,邀请玩家来西津渡,打“西津渡”,为参与者真正“圆梦”:它并非简单复刻游戏中“西津渡副本”这一虚拟场景,而是打造可触、可感、可深度沉浸的线下体验空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圆梦”场域。

  更具巧思的是基于西津渡街区本身底蕴策划的“江湖悬赏任务”:该任务引导玩家探索街区,解锁西津渡历史典故与文化地标;而任务奖励“镇江文创礼包”,则成为连接玩家与城市情感的纽带。这种深度互动设计,让玩家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对西津渡乃至整个镇江的文化认知,实现了街区宣传与城市文化推广的双赢。

图片

  情感联结:“无料”传递与双向奔赴的温情

  如果说精心的布景和巧思策划是“圆梦”,那么玩家之间、玩家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温情互动,则让这个梦境拥有了真实的体温。正如参与活动的玩家在网络上感慨:“这是一场线下童话”——这句评价,无疑是对此次活动最高级别的褒奖。

图片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共同热爱从天南海北奔赴镇江,在西津渡的青石板路上相聚。大家互相赠送用心制作的“无料”——这些由玩家自发创作、免费交换的小礼品,承载着满满热爱与善意。它们不仅是玩家之间的情感密码,更成为向外界传递友善的桥梁。

  活动现场,许多玩家自发向工作人员赠予“无料”,这一行为更是颠覆了传统活动的主客关系:工作人员不再是维持秩序的“他者”,而是与玩家共同构筑“童话世界”的参与者和守护者。玩家将游戏里的热爱留在了西津渡,而西津渡则以最大的真诚回应了这份磅礴的热爱。

  活动前,西津渡主动发布倡议,向市民科普cos文化、呼吁包容与理解。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为玩家与公众的友好互动创造了温暖的社会氛围:coser不再被视为“奇装异服”的展示者,而是受到欢迎的文化参与者;市民游客也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是乐于欣赏并主动交流的体验者。

图片
  此次活动的举办告诉我们:历史街区焕新并非一味追赶潮流,而是需要勇敢地向年轻文化敞开怀抱,以最大诚意和专业策划打造可感知、可互动、可共情的线下体验,实现传统与潮流的双向奔赴。

  尽管活动仍有可改进之处,但其探索方向值得肯定。当城市愿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听年轻声音,以真诚和善意缔造文化活动,就能收获同样有力量和厚度的回音,而城市文旅的生命力,正源于这种“被看见”与“被回应”的双向共鸣。

图片

供稿: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标签:
责编: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