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囊大作用!呼吸内科新技术筑牢大咯血生命防线
2025-11-05 21:53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在全市率先开展“支气管镜下预置封堵球囊”新技术,通过支气管镜提前在气道放可充气小球囊,为应对大咯血及高风险呼吸介入操作,筑起生命防线。​

蒋先生(化名)因反复咯血一周入院,两次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仍未改善,单次最大咯血量达 100 毫升。与消化道呕血不同,咯血是血液从气管、肺等下呼吸道咳出,严重时会堵塞气道引发窒息。多科室讨论后,决定当晚用纤支镜,深入气道的细管开展介入治疗,通过纤支镜放封堵球囊止血。​

术中,团队发现蒋先生右上支气管开口处活动性出血,迅速完成放导丝、置球囊、注生理盐水固定等操作,还加用电凝止血,很快止住出血。术中和术后 CT 均显示出血消失,术后无再咯血。​

“大咯血致命关键是窒息,不是失血。”该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丁浩介绍,气道大出血会快速凝成血块堵气道,像支气管镜活检若遇血供丰富病灶,风险如“拆弹”。而预置封堵球囊技术,是操作前的“防线”——支气管镜引导下,将未充气球囊放于目标支气管近端,一旦出血,注生理盐水让球囊膨胀堵出血气道,防血液倒灌,为后续治疗争时间。​

对位置特殊、血供丰富的病灶,常规经皮肺穿刺活检风险高。此时提前用支气管镜置球囊充气,构建“隔离区”,即便活检出血,血液也被局限,从根本规避窒息风险,打破“诊断禁区”。​

去年,一位肺癌患者左主支气管被肿瘤堵死,仅存右肺无法维持生命,需靠“人工肺”,暂代肺呼吸功能续命。但 ECMO 需抗凝(防凝血),支气管镜操作易大出血。丁浩团队用预置封堵球囊技术,提前精准置球囊,分次镜下切肿瘤。球囊如“安全卫士”护航,最终打通堵塞气道,左肺恢复通气,球囊留置 24 小时无出血后取出。​

该技术已成为医院呼吸内科常规保障手段,镇江地区应用水平领先,2024 年上半年至今成功救治约 20 例患者,有效降低咯血致死风险。(陈文)

标签:
责编: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