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过2至3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微小切口,建立手术通道,利用高清摄像系统和精密器械,直观查看髋关节内部结构,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近两年来,这一先进诊疗技术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应用,多名髋关节疾病患者因此摆脱了行动受限和疼痛带来的困扰。
“髋关节结构复杂,关节间隙狭小,手术空间有限,且周围有重要神经和血管,技术难度较高。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患者接受度低。”市一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毓幸介绍,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和关节镜技术的进步,髋关节镜技术应运而生。借助髋关节镜,外科医生能够诊断和处理许多以往不被认识或认识不够深入的髋关节内部和周围疾病,尤其适合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髋关节疾病诊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王医生接诊过一名40多岁的男性髋关节疼痛患者,平时只要长时间行走或久坐,就会出现腹股沟疼痛,劳累时疼痛加重。经检查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盂唇撕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意愿,王医生在髋关节镜下为其开展了去除骨赘、修补盂唇的微创技术。术后通过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和随访,患者髋部再无明显疼痛,恢复了运动功能。
在骨科临床,髋关节镜除了用于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盂唇撕裂,还可以用于髋关节内及周围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髋关节化脓性感染作为一种急症,会引发强烈痛感,甚至菌血症,只有早期将关节内脓液引流,再进行抗生素治疗,才能挽救关节功能。曾有一名男性糖尿病患者,因髋关节疼痛一周,到市一院急诊就诊,经检查明确为化脓性关节炎,次日接受了髋关节镜手术。医生先将这名患者关节内的滑膜、脓液进行广泛清理,然后置入引流管,再经过术后数周的抗生素治疗,患者最终治愈出院。
近年来,随着髋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适应症也从髋关节疾病的诊断,关节腔清理、游离体的取出,扩展为髋关节内疾病、大转子周围间室病变、臀区深部疾病。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开展该项技术,经门诊定期随访,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王毓幸提醒,髋关节疾病病史超过半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该项手术,以缓解髋关节疼痛,避免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镇江市医疗集团公布《2025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项目立项的通知》,王毓幸作为项目负责人,凭借“微创髋关节镜技术治疗髋关节及其周围疾病”,获医疗技术创新立项。(孙小培 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