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市第一人民院核医学科成功实施全市首例氟贝他苯脑显像检查。作为全省较早将氟贝他苯注射液用于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的医院,该技术的落地,标志着当地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模式,从以往依赖认知量表评估、脑脊液检测等辅助性、间接性手段,正式迈入靶向诊断新阶段。
此次接受检查的是一位有颅底良性肿瘤病史且伴随记忆力减退症状的老年患者。为获取更精准的诊断依据,该院核医学科与神经内科团队经周密评估,决定为其实施氟贝他苯脑显像技术。
检查当日,核医学科医生为患者静脉注射微量显像剂氟贝他苯。该显像剂可特异性与大脑内沉积的 β- 淀粉样蛋白结合,随后通过先进的 PET-CT 设备完成脑部显像,清晰呈现患者脑部 β- 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状况及分布范围。整个检查过程顺利,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最终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大脑皮层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呈阴性,排除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指出,AD 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类型,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度较大。2020 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 60 岁以上人群中,AD 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 3877 万人,痴呆患者约 1507 万,其中 AD 患者约 983 万人。
镇江市第一人民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海介绍,AD 属于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病便不可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精神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丧失等症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AD 的病理基础是 β- 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和(或)神经元纤维过度缠绕。有研究表明,在 AD 患者认知症状出现前 30 年,β- 淀粉样蛋白斑块就已开始形成,而早期干预可将病情进展延缓 10 到 15 年。
以往,针对轻度 AD 患者,临床上多采用认知障碍量表等神经心理学评估、脑脊液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磁共振等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氟贝他苯注射液已在欧美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多年,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并于 2023 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王海表示,氟贝他苯 PET 显像能让医生直观观察到 AD 患者脑部 β- 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为 AD 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 AD 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筛选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证据。
此次全市首例氟贝他苯脑显像检查的成功开展,不仅为镇江市及周边地区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早期 AD 患者,提供了全新的、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诊断方案,更改变了神经内科“单打独斗”治疗 AD 的模式。在多学科协作的支撑下,该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全市 AD 整体诊疗水平,为破解 AD 早期诊断难题提供强有力保障。(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