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肠道装上小支架就能 “躺瘦”?镇江开展市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2025-07-17 18: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期,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名超重女生实施了全市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在国家“体重管理年”的背景下,这一微创技术的落地,为推进全民健康体重管理 2025行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过大的体重一直是徐女士(化名)心中的痛。身高 1.64 米的她原本体重在 70 公斤左右,近两年工作繁忙,饮食无度,体重随之一路“狂飙”。为改善体型,徐女士慕名前往市一院,希望借助 “缩胃手术”减重。但由于当时体质指数(BMI)约为 30,未达到手术指征,医生建议她先尝试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等方式改善。

然而,减重之路首步难迈。半年后她的体重超过 85 公斤,BMI 升至 31 点几。正当徐女士为减重发愁时,得知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已开展的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在镇江落地,希望通过这项微创技术实现减重目标。

对于全市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院方高度重视,组织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营养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对徐女士进行了全面术前评估,确认其 BMI 及身体状况均符合手术指征。6 月 23 日下午,姚俊在全麻下为徐女士实施手术。术后当晚,徐女士就能喝水,次日已能正常进食。

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对短期内有强烈减重需求,但经传统减重方式无效者来说,是一种可行之法。支架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肠道黏膜的吸收,时间久了可能存在肠道黏膜萎缩的风险,影响后续正常营养吸收。因此建议支架应在植入 3 个月内取出,一般来说,术后约 6 个月肠道黏膜可逐渐恢复正常。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减重效果。” 姚俊表示,医生更愿意患者能以手术为契机,在支架植入至肠道黏膜恢复的 9 个月内,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实现吃动平衡并长期坚持,最终达到健康体重管理的目标。

据了解,2024 年1 月,胃转流支架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填补了原有医学减重方案中介入治疗的空白,为不同超重人群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选择。

一个小小的支架,是如何起到减重作用的呢?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后,依次通过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道部位。其中,十二指肠至小肠 60 厘米肠段承担着约 70% 的营养吸收功能,经过此段之后,吸收速度便会放慢。而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正是利用这一肠道吸收原理,通过无痛胃镜,在十二指肠起始部植入支架,展开后形成约 60 厘米的 “临时通道”,相当于架起一条食物通行的桥梁。食物在支架内直接进入中后段小肠,避免或减少在吸收能力最强的肠段被吸收,吸收少了,自然而然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超重的人都能做胃转流支架手术,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的适应症有三点:(1)BMI≥32.5kg/m² 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2)BMI 在 30 - 32.5kg/m² 之间,且至少符合 2 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肥胖症患者;(3)BMI 在 30 - 32.5kg/m² 之间,且存在合并症的肥胖症患者。”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姚俊指出。(陈文)

标签:
责编: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