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丹徒百年老手艺的最后掌门人张金顺:年届九旬,每天开门守摊找快乐
2021-04-26 10:20: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在镇江丹徒宝堰老街上,有位90岁高龄的老皮匠张金顺,他天天守着一个小店和一副早已破烂不堪的皮匠担子,他不是为了赚钱维持生计,而是每天在这儿寻找快乐。

张金顺家住丹徒区宝堰古镇老街上,他家的门前依然是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两边是明显陈旧的马头墙。张金顺的百年老店在宝堰镇镇阳路上。4月23日记者见到张金顺时,他正与几个老人谈笑风生。张金顺说,他今年已经90岁整,两个月前刚刚办了90岁生日宴。他每天都准时到小店里来开门守摊。记者看到,小店的房子看起来有些破旧,店门口和店内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生活小商品。正说着话,来了一位顾客,只见张金顺一两分钟就为这位顾客打好了纽扣。

张金顺指着门口一个竹篾筐和两个木质箱子说,别看这副担子破烂不堪,已传承了150多年,现仍在用。以前祖父挑着这副担子走街串巷,现在这副担子不能挑了,只能放在这里使用,里面放了许多针头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张金顺告诉记者,他祖籍江苏盐城,清代中叶,他爷爷为了谋生,挑着皮匠担子和10岁的儿子张德成(张金顺的父亲)一路逃荒来到宝堰镇,此后他爷爷在宝堰一带的农村靠走街串巷做皮匠生意养活了一家人。张德成长大后也继承了父辈的皮匠手艺。到了1931年,张德成有了儿子张金顺,张德成想让儿子改变穷苦家庭的命运,于是在张金顺十多岁时,将他送到了宝堰镇刚办不久的学堂里读书。张金顺也没有让爷爷和父亲失望,他考取了苏州吴江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金顺还当上了农民夜校的教员。

上世纪60年代,张金顺回到父亲身边。爷爷去世前,拉着张金顺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我们一家流落到此,举目无亲,希望你不要放下皮匠手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呀!”

爷爷去世后,张金顺接过了爷爷的皮匠担子,和父亲一心一意做起了张家皮匠手艺的传承人。从此以后,宝堰镇及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庄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叫喊声,皮匠手艺在养活一家人的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方便。后来,他们在宝堰老街上有了固定的小店,往乡下跑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老百姓还是从四面八方找上门来请张金顺修鞋和购买需要的小物件。

岁月荏苒,张金顺如今已90岁高龄,他的子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大儿子也已经退休,但耳不聋眼不花的张金顺仍然每天都坚守着张家的祖业。他说,虽然现在的政策好,养老不成问题,但张家的老手艺和老祖产在他手里实在不忍心扔掉。再说现在宝堰集镇上包括周边的老百姓还需要这个行业。张金顺说,最主要的是,长期从事这个职业习惯了,一旦不动就浑身是病,一看到张家传下来150年的皮匠担子就浑身是劲,每天守摊不仅能活动筋骨、开心,另外有一帮老伙计天天围坐在此谈天说地,心情愉快,忘记了烦恼,每天在欢愉的心情中人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张金顺虽然每天开心守摊,但望着这百年的担子和小店,他有时候也有些惆怅、失落和遗憾,毕竟他是张家最后一个掌门人,看着这副皮匠担子到他这一代没有了继承人,心里有时候也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也试着带过几个徒弟,可没几天就走人了,后辈们都不肯学,“看来张家的小店和传承了150年的担子真的要成为民间的‘文物’了。”张金顺感叹道。 (李国平 曹海滨)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